再生瀝青混凝土之吸附及傳輸性質研究.docVIP

再生瀝青混凝土之吸附及傳輸性質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再生瀝青混凝土之吸附及傳輸性質研究.doc

再生瀝青混凝土之吸附及傳輸性質研究 彭俊翔 正修技術學院土木工程系副教授 摘要 重金屬離子只要少量滲出掩埋場襯墊層而進入地下水中,對環境將造成嚴重之危害,故襯墊層必須具有徹底阻絕之功能,密級配再生瀝青混凝土具有良好防水之性能,為一理想的襯墊層材料,先期研究為簡化問題,係針對單一離子之吸附及傳輸行為進行研究,然而實際之垃圾滲出水中為多種離子共存之情形,在此狀態下之吸附及傳輸行為將有別於單一離子。若共存離子之吸附機制相同時,彼此間會產生干擾而有競爭吸附的現象。重金屬離子Pb2+、 Cu2+及Zn2+與RAC之吸附行為相似,共存離子之吸附機制相同,均會產生干擾而有競爭吸附的現象,造成平衡濃度情況下之吸附較單一離子溶液情況少;其傳輸行為亦相似,共存離子競爭吸附之結果,造成吸附量低,而有較早滲出RAC之現象。 1、前言 目前台灣地區之掩埋場,大多以夯實粘土或鋪設地工膜布作為不透水之襯底材料。以夯實粘土作為不透水襯墊層,其厚度通常在1~3m之間,不但佔據掩埋場使用空間,且防滲效果並不理想;而地工膜布因施工方式、片與片間接合不良或其他因素處理不當,常導致地工膜布破損,而無法發揮預期之防滲功能,造成垃圾衍生之滲出水下滲至底層土壤及地下水中,污染地下水生態或環境,危害人民之健康。 公路鋪面整修通常採用刨除後再加鋪之方法,即將舊鋪面全部或部份刨除後,再鋪設新的瀝青混凝土。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交通建設,將來大量之公路整修工程是可預見的,每年將產生相當數量之刨除料,此刨除料若不妥善處理,任意堆置,將造成環境之污染,而此刨除料係可再利用之天然資源,在公路鋪面工程方面已有許多單位進行刨除料再生性質及工法之研究,具有相當之成果。 瀝青混凝土除應用於公路工程之外,於水工結構物如蓄水池襯底及埧面之防水層,已有良好成效,主要是瀝青混凝土在縝密的配比設計下,密級配瀝青混凝土具有防水性能,若能將再生瀝青混凝土應用於衛生掩埋場之不透水襯墊層,不但可以解決環保問題,且合乎經濟效益。 2、研究方法 2-1 試驗材料 2-1-1 粒料 本研究新鮮粒料取自高屏溪,回收粒料則取自中山高速公路南下251k~257k路段整修之刨除料,所採用之級配為公路局IVc級配,IVc密級配為目前臺灣地區公路鋪面面層最普遍採用之級配,由於其結構甚為緻密,穩定性高,用於公路鋪面面層成效良好,另因其孔隙率低,預期滲透係數低,故採用作為掩埋場襯墊層之級配。粒料物性試驗依據ASTM規範進行,其試驗結果如表1所示。 2-1-2 瀝青 本研究採中油公司生產之85/100及60/70瀝青,回收老化瀝青則為刨除料經蕭氏萃取儀萃取濃縮而得,瀝青材料物性試驗依據ASTM規範進行,其試驗結果如表2所示。 2-2 試驗方法 本研究再生瀝青混凝土所採用刨除料之量為25%,瀝青含量為5.5%。以旋轉壓實機(Superpave Georatory Compactor﹐SGC) 壓實,製作直徑10公分、高6.8公分之試體,進行傳輸性質試驗。傳輸試驗目的在探討化學離子在RAC中之移動行為,本文以穿越曲線之傳輸模式為研究對象,量測資料為出口處濃度與時間之關係,以濃度對時間作圖即可得穿越曲線。本研究進行RAC傳輸之研究,採用IVc級配,3~8%之孔隙率,分別以硝酸鉛、硝酸銅及硝酸鋅溶液,模擬Pb2+、Cu2+及Zn2+離子在RAC中之傳輸,並考慮不同傳輸條件,分別在pH = 1及pH = 4之環境中進行相關研究。 掩埋場佔地面積通常達數公頃,而襯墊層若採用再生瀝青混凝土厚度約在10cm~50cm之間,厚度和面積相較之下甚小,故污染物可視為在一維空間之傳輸,一維移流-延散-吸附方程式如下: (1) 上式中: R=遲滯因子(retardation factor),C = 溶質濃度,t = 滲流經過之時間,D = 延散係數,x = 滲流距離,v = 滲流速率。 偏微分方程(1)式之解析解為(2)及(3)式: 令 (Pelect number) 當 (2) 上式中:Bi tanBi =λ/4, Gi cotGi = -λ/4, 當 (3) 上式中:erfc = 互補誤差函數。 將傳輸試驗結果以濃度比Ce /C0 (某時間滲出液離子濃度與滲入液離子濃度之比)為縱座標,傳輸時間為橫座標 (對數座標),配合模式模擬曲線 (curve fitting method),可得離子在RAC中傳輸之S型穿越曲線。 模式模擬曲線利用Fortran程式,以曲線適定法在固定之試體長度及平均孔隙流速下,求得最適當的延散係數值,輸入參數為試體長度L (cm)、平均孔隙流速vs (cm/sec)及延散係數D (cm2/sec)值。 3、結果與討論 3.1 吸附試驗結果分析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