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半僧半画家 舍己救世人.pdf
天资聪慧,少小出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1881年,天循出生于山东省广饶大延庄李二桥 ,这里古称乐安。父亲性格孤僻 ,早年
在乐安县衙做过低级小吏,一生落魄不得志,但还是一个有所追求的文人。可是,从山东逃
荒来的这一家生活并不舒心,很快就陷入了穷困之中。由于家境极度拮据,父亲不得不将
14岁的儿子送到庙中,拜俗称姜瘸子的悟谦和尚为师,遁入空门,做了和尚,法名昌庆。
昌庆自幼聪慧,受到父亲的教导,略微认得文字,出家后又在庙 中跟随悟谦和尚读私
塾,,1吾谦和尚的谆谆教导使得原本天资聪颖的昌庆对书画、音乐、武术等方面产生了浓厚的
兴趣 。
庄河天枰山兴隆寺的僧人悟三是昌庆的师叔。在艺术上也有相当的造诣,画得一手好兰
花,在当地非常有名气。看到师侄昌庆喜好艺术,就倾心相教,原本就在庄河有一些名气的画
家如王六皆等人也把昌庆当做 自己的小弟子看待,因此昌庆进步很快,那一年,他 16岁。
从开始学习画竹那一天,师叔悟三就告诉他要 “取法造化”,要走出去,要浏览山川大
河,不好好写生就不会创作出成功的作品来。要知道,在当时的条件下,竹子在庄河地区是
无法生长的,因此,所有的画家所画的竹子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临摹,因为不对着 自
然生长的竹子进行写生,他们画的竹子精、气、神很难表现出来。昌庆牢记师父以造化为师
的嘱托,怀揣着梦想,离开庄河,开始云游四方。
在山东,昌庆结识了当时小有名气的画家甄均、甄铭二人,向他们认真地求教画竹技
法。最初,甄均、甄铭对昌庆的到来均不抱有好感,可是不久,昌庆用 自己的诚心打动了甄
均、甄铭。云游的日子是极其艰苦的;但是求学的决心也是坚定的,在山东,昌庆学到了画
竹的技法。可这毕竟是纸上的功夫,他决定继续向南云游,去看真正的竹林。
师法造化 ,画艺渐精 ,名声传遍东北大地
昌庆的云游生活历经两年之久,徒步穿越鲁、皖、苏、湘、鄂、川数省,其中的艰难困苦人
们不得而知。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唯一一张昌庆晚年的照片中,昌庆和尚是口歪眼斜的形
象。主要原因是刚刚步入青年阶段的昌庆为了把竹子画好,在湖北黄 岗的竹林中搭草棚住
下,竹林中的湿气使身体受到风邪,面部因平滑肌痉挛而口眼歪斜,落下了终生残疾。
两年之后昌庆结束了云游的写生生活,准备回归家乡庄河,可是一贫如洗的他衣食代无画僧●
鲍马村一落户
逃荒来到了
年,岁的男
籍的东北人
一阎关东~对
着,根本无法回家,更无钱吃饭住宿。昌庆便试作两幅墨竹中堂,请店家代售,很快被
人抢购一空,人们纷纷打听是谁画的竹子如此传神 ,还有人以 “板桥再生”称赞他,相
继引来许多人索画。
他的书法擅左右握管,字迹飞逸秀丽,笔力深厚、豪迈,极有狂草韵味。大家感到
惊讶的是这样一个穷困潦倒的和 尚,竟然有如此的艺术造诣。特别是 昌庆可以左右开
弓,往往是右手画竹子,新篁初引,清风摇曳,左手用草书题诗落款,潇洒出尘,大气磅
礴。因此,只要是 昌庆的竹子一经出手,必然引起大家的好评。在牛刀小试之后,昌庆
经烟台乘船回到 了庄河。
回到了家乡,昌庆立即引起大家的关注,几次的展示之后,昌庆的名气大增,几乎
是 “洛131E!M贵”了。
由于幼年在兴隆寺受佛教音乐的熏陶,昌庆还会单簧管吹奏。他系统研读过经、
律、论三藏典籍,但他最欣赏六祖慧能所主张的 “本来无一物”的禅宗论点。他认为传
统佛教的读经、念佛、坐禅等一系列修习功夫并无重要意义。因此他不受佛门黄卷青
灯陈规约束,不礼佛、不吃素。
他主持青龙山双泉寺后,更加不拘于佛门教法,常常活动于社会各阶层,遂用 “喜
禅”为法号,以示喜爱禅宗主张。他用雄厚的写生经历进行书画艺术的创作,声誉鹊
起,从此卖画为生,喜禅成为半僧半职业书画家,在东北有了广泛的影响。
挺身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