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籍善本“再生” 问题与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古籍善本“再生”问题的思考 纪晓平,李杨琳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长春,130117) [摘要]:文章从古籍善本越古越稀,令人堪忧的现状分析入手,论述了古籍善本“再生”工程的背景及其意义。通过对历年来中国古籍善本“再生”工程发展情况的总结,又提出了在实施此项工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应该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古籍 善本再生 古籍再造 开发利用 “The Rebirth” of Chinese Rare Books and Considerations Concerned Ji Xiaoping ,Li Yanglin School Of Media,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117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ncient books, the background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generation project of rare books. Then it men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project, proposed some questions which should be pay attention in this project. [Key word]: ancient book rebirth of rare book rescue of ancient book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文化与精神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古籍善本作为中华历史文化的代表和中国精神的象征也因此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古籍善本藏与用的矛盾,国家实施了很多“再生”善本的工程,目前,这项功在千秋的事业已经逐步走上正轨,在各个领域凸显着越来越大的价值。 1古籍善本“藏”与“用”的冲突 1.1 古籍善本珍贵异常 古籍,一般是指古代的书籍,根据中国历史分期的习惯,一般将辛亥革命(1911年)以前的书籍称为古籍,国家已将其列入文物管理范围,不允许出口到境外[1]。古籍善本最早是指校勘严密,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著名藏书家钱塘丁丙提出了四条标准:一是旧刻;二是精本;三是旧抄;四是旧校。《中国古籍善本书总目》编委会把时限划在明末(1644年)以前。也就是说,在这些时限以前产生的中国古籍,一般都被视为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善本。善本是凡内容有用,流传稀少,校刻精良,具有文物、学术或艺术价值之本。2001年,财政部和文化部着手对现存善本古籍的存藏情况进行调研。调查结果表明,始于初唐,成于五代,盛于两宋,旁及辽、西夏、金,旁及元、明、清的中国版印书籍,大量散佚,流存至今的唐、五代时期的版印实物,已屈指可数两宋316年间刻书出版事业最为兴盛,官家、私人刻书有一万多种,印数达百千万册。但现在中国所藏宋、复本、残本全加起来也不过1200部,可谓万不一存。元代时间虽然只有87年,也刻书3142种但迄今不过600多年,现存的元代刻书也不超过1200部。有已经很陈旧。仅存的善本文献价值文物价值决定了不能像新印古籍那样任人自由翻阅将它们视作宝物精心收藏,不愿轻易示人希望避免人为不慎造成损害祖先留文化遗产更好地保护,文献使用者,学术研究中希望在需要的时候能够看到善本古籍的原件,利用善本的文献价值,这样便形成善本收藏与使用的矛盾既无法从根本上保证传承的万无一失,也不利于文献的传播和利用长期,不利于善本的保护和学术的繁荣中华古籍善本,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为各国人民喜欢。毛泽东当年曾经以一部《楚辞》作国礼,赠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法国总统希拉克也曾收到过中国国家领导人赠送的中国元代戏曲《赵氏孤儿》国之重宝中华书局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在全国范围内聘请数十位专家学者对“二十四史”及《清史稿》展开全面系统的整理。 整理出版工作1978年全部完成“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整理本,经过时间的考验,已完全取代旧本,成为学术界普遍使用的通行定本,以其规模宏大、整理精审以及参加整理的学者之多,被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1994年初上海古籍出版社开始策划,到2002年3月完成《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出版工作,全书1800册收录范围与《四库全书》一起,构筑起一座中华基本典籍的大型书库。1984-1997年中华书局出版《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以《赵城金藏》为影印底本,以《高丽藏》等八种佛经版本校勘,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可靠资料《中华大藏经》的

文档评论(0)

bhy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