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南湘西铅锌矿区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
刘益贵1,彭克俭1,沈振国2*
1. 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042.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调查了湖南湘西铅锌矿区六个矿业废弃地的植被组成,采集了55科、152种共452份植物样品和74份土壤样品,分析了植物及土壤样品Zn、Mn、Cd、Pb和Cu的含量。结果显示,所有植物样品中Zn、Mn、Cd、Pb和Cu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79、370、90.7、28.6和13.0 mg kg-1(干)。采自大田湾样点的满天星(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叶片中镉含量最高,为310 mg kg-1(干),其次是采自三立样点的加拿大杨(Populus canadensis)和地枇杷(Ficus tikoua),它们叶片中镉含量分别为231和212 mg kg-1(干)。镉含量超过100 mg kg-1(干)的植物还有大田湾的醴肠(Eclipta prostrata)、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苦蘵(Physalis angulata)和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以及三立的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和野艾蒿(Artemisia umbrosa)等,这些植物可能都具有超积累镉的潜力。调查区内,有些植物能积累多种较高浓度的重金属,如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光叶楮(Broussonetia papyrifera)和玉米(Zea mays)等,这些植物可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提取,有些植物如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和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等虽重金属含量较低,但具有发达的根系,因而可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固定。
矿业废弃地;植物;重金属;超积累植物;植物修复中图分类号:X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0-1042-07重金属污染主要源于人类的活动,包括采矿、冶炼、电镀、印染等工业的“三废”排放,还有汽车尾气、农业化肥和杀虫剂的使用及城市污水的排放等等[1]。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传统方法有物理工程措施和电化学修复,一般都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设备,耗资巨大,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长期以来难以实施。近年来科学家提出了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的思想,即用植物清除土壤或水体中重金属的技术,为污染环境的修复开辟了新途径。植物修复技术因为其廉价高效、安全环保广泛受到人们关注[2, 3]。重金属超积累植物(hyperaccumulator)的发现为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保证。矿区及冶炼厂周围的土壤一般贫瘠、缺水,重金属含量很高,但有些植物还是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并产生一定的适应性[4]。比如,在铅锌矿区,Pb和Zn污染较重,由于长期进化和自然选择的结果,有些植物已对Pb和Zn产生较强的耐性,并演化成对Pb、Zn污染土壤具有一定修复能力的物种[5]。许多重金属超积累植物如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6]、宝山堇菜(Viola baoshanensis)[7]、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8]都是在矿区发现的。从分布上看,超积累植物一般只生长在矿区、成矿作用带或者生长在由富含某些化学元素岩石风化而成的土壤上[9]。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有丰富的矿藏资源,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已经形成了包括采选、冶炼、矿产品加工在内的矿业工业体系。全州已开发的金属矿藏资源主要有锰(Mn)、铅(Pb)、锌(Zn)、镉(Cd)、铜(Cu)和汞(Hg),铅锌矿和锰矿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优势,分别排名为全省第一和全国第二,矿业经济在湘西自治州乃至湖南省的经济中占重要地位。虽然矿藏的开发利用为该地区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但采矿和冶炼活动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采矿造成矿区大片植被和耕地被破坏,同时还产生大量矿业废物,严重影响土壤质地和结构。矿业废物主要包括岩石、尾砂及矿渣,这些废物中重金属含量较高,成为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污染源[10, 11]。重金属污染给植物带来了新的环境,有的植物不能适应,伴随着繁殖能力的降低,逐渐退出污染地带,但有些植物仍能生存、繁衍,并且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性。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不同植物形成的耐性机制不同,目前公认的植物耐重金属机制主要有如下两种策略:(1)外排作用,即植物能将重金属离子限制在根部,避免向地上部过多运输。(2)积累和隔离作用,即植物可以将吸收的重金属区域化分布在液泡中,从而避免对细胞质的直接伤害[12, 13]。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可用于污染土壤的植物提取(ph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