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pdf

现代 中西医结合杂志 Modern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2010Apr,19(11) 4 风池lFengchi。GB20,足少阳胆经穴) 4.5 针法 针 O.5~1寸,针尖 向对侧眼球方向刺入 ;灸 3~ 4.1 穴名简释 风 ,风邪 ;池 ,池塘 。穴在枕骨下,局部凹陷 7壮 ,或 5~10rain。针感 以胀 、麻为主 ,并可向上放散至头 如池 ,常为祛风之要穴。 顶 ,或同侧额部或眼球 。 4.2 部位 在项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 4.6 穴意与配伍 系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之 间的凹陷处,风府穴的外侧 ,重按时鼻腔有酸胀感 。 会穴 ,有通经活络 、调和气血 、疏风解热 、清头开窍 、明 目益聪 4.3 局部解剖 ①针刺通过之组织层 :皮肤 、皮下组织 ,胸锁 的作用 。配大椎、合谷、外关、太阳治疗感 冒发热、头痛 ,配肝 乳突肌 。②神经、血管:枕大神经 ,枕小神经 ;枕动脉。 俞 、肾俞、角孙、太 阳、丝竹空、攒竹、合谷治疗视神经萎缩、视 4.4 临床一般主治 目泪出,目内眦赤痛 ,目不明,夜盲症 , 网膜出血 ,配曲池、内关 、足三里 、太冲治疗高血压。 迎风流泪 ,电光性眼炎 ,视 网膜出血 ,视神经萎缩 ,以及洒淅恶 5 针刺手法及留针时间 寒 ,伤寒 ,热病汗不出,头痛眩晕,伤风,暑病 ,鼻衄 ,鼻塞 ,鼻 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进针 ,无特殊情况下一般不提插 ,留 渊 ,耳聋 ,耳呜,牙痛 ,颈强不得 回顾 ,落枕 ,痹症 ,荨麻疹 ,丹 针时间不再捻转 。一般承泣针刺 5分~1寸 ,太 阳针刺 3~5 毒 ,无脉症 ,神经衰弱,中风不语 ,昏迷 ,甲状腺肿大等。是治 分,攒竹 由眉端 自上 向下穿皮针刺 3~5分,风池针刺 5分~1 疗头痛 、脑疾患、眼病 、耳病 、口鼻病 、精神病和神经系统病症 寸 。每次留针 30~45min。3个月为 1个疗程 。 的常用要穴。 [收稿 日期 】 2009—09—15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 田佳星,廖江铨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 广州510515) [关键词] 糖尿病 ;消渴;中医辨证分型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10)l1—1374—02 消渴之名首先见于 《内经》:“其人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 《内经》在首先提出消渴时就指明了饮食的影响,徐东皋 者令人 内热,甘者令人中满 ,故其气上溢 ,转为消渴 。”《巢氏病 也认为:“消渴虽有数者之不 同,其为病之肇端 ,则皆膏粱肥甘 源》对其症状进行 了描述 :“夫消渴者 ,渴不止 ,小便多者是 之变,酒色劳伤之过 ,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鲜有也。”现代 也。”《景岳全书》则指 出了 “消者 ,消烁也,亦消耗也,凡阴阳血 人们饮食习惯改变促使患者多为肥胖之人 ,常食厚味肥甘 ,日 气之属 日见消败者 ,皆谓之消”,消证有 阴阳虚实之分 ,诊治时 久脾 胃多生湿浊 ,运化功能失常 ,多表现为头 昏燥渴 ,清心寡 不可不察 。古人亦称之三消,所谓三消之病 ,三焦受病也:上 欲 ,薄滋味,减思虑 ,身倦腹胀 ,舌苔黄腻 ,脉滑数 。治疗宜行 消者多渴,谓之膈消;中消善饥者,谓之消中;下消小便不禁淋 气化湿。张隐庵曾日 “人但知以清凉要治消,而不知脾喜燥 , 浊如膏者谓之肾消,亦 日内消。以多尿 、多饮、多食为典型临 以燥脾之药治之,水液上升,即不渴矣”。所 以治疗时酌加苍 床表现的糖尿病属于祖 国中医消渴证范畴。近年来 ,随着人 术 、佩兰 、晚蚕沙 ,以取其行滞开壅、调畅气机 、运脾生津之功 。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 ,其患病率逐年增高,笔

文档评论(0)

追云少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