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二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红楼梦评论(节选)》(人教版选修).pptVIP

2014年高二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红楼梦评论(节选)》(人教版选修).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宝玉之于黛玉,信誓旦旦,而不能言之于最爱之之祖母,则普通之道德使然;况黛玉一女子哉!由此种种原因,而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离,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由此观之,《红楼梦》者,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也。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施之而交受之    交:交替 B.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 咎:过错 C.无时而不可坠于吾前 坠;降临 D.而惩黛玉之孤僻 惩:恐惧 答案:A A项,“交”的意思是“互相”。 6.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 ②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 B.①躬丁其酷,而无不平之可鸣 ②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 C.①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 ②王夫人固亲于薛氏 D.①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 ②以其罕见之故 答案:D A项,“以”,①连词,用来;②介词,用。B项,“而”,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并列。C项,“于”,①介词,表比较;②介词,表对象。D项,“其”,都是代词,它们。 7.下列语句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能证明《红楼梦》是“第三种之悲剧”的一项是(  ) ①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 ②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 ③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 ④凤姐以持家之故,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也 ⑤宝玉之于黛玉,信誓旦旦,而不能言之于最爱之之祖母 ⑥而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离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 答案:B ①是观点,不是证明的依据。③是说明这种悲剧的效果,⑥是说明《红楼梦》安排的故事情节。排除这三项即可。 8.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按照叔本华的学说,悲剧分三种:第一种悲剧,是由极恶的人构陷而成的;第二种是由于不可知的命运造成的;第三种是由于普通的人物和境遇逼迫而成的。 B.《红楼梦》不同于其他悲剧,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它属于第三种悲剧,显示了人生最大的不幸,不是例外的事,而是人生所固有的。远比其他悲剧更感人。 C.在王国维看来,贾母爱宝钗的温顺娴静,而害怕黛玉的孤僻,又听信金玉良缘的邪说,而想着要压下宝玉的病;王夫人本来就与薛家相亲近,这都极其自然。 D.节选部分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说明《红楼梦》中的悲剧不但主人公时时可能自己忍受,而且有时可以加之于别人,是天下最惨烈而又无可奈何的悲剧。 答案:B B项,表述错误,原文是“《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没有拿《红楼梦》与其他悲剧相比。 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 (2)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 解析 第(1)句翻译的关键点是文言实词“交”“施”“任”“咎”的含义。第(2)句翻译的关键点是反问语气。 答案: (1)他们明明知道悲剧的害处,却互相实施并且互相承受它,各自加以力量而各自不承担它的过错。(2)又哪里有蛇蝎一类的人物、不同寻常的变故,在其中作怪呢? 三、深化扩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金圣叹先生传 (清)廖燕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 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从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②,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后③,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④。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 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