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瞻迁于齐安 迁:迁居
B.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幅巾:用幅巾裹头
C.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效:显示,呈现
D.仰瞻陵阜 陵阜:丘陵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武昌诸山“萧然绝俗”的景象和苏轼“适意为悦”的心境的一组是( )
A.①陂陁蔓延,涧谷深密
②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B.①依山临壑,隐蔽松枥
②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
C.①风止日出,江水伏息
②扫叶席草,酌酒相劳
D.①风云变化,林麓向背
②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经常游历西山,和山中的几个朋友开心自在地游玩,互相娱乐,朋友们并不觉得子瞻到齐安已经很久了。
B.作者写自己年轻时跟随子瞻游玩,遇到可以攀登的山,可以游泳的水流,子瞻总是撩起衣服走在前面,尽显适意快乐之情。
C.文章叙写了九曲亭的扩建情况,表达了子瞻着意建亭的愿望,也表达了九曲亭建成后子瞻极为高兴的心情。
D.文章以“武昌九曲亭记”为题,着力描写了西山的胜景,展现了子瞻“游于物外”、自得其乐的形象特点。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 )
A.扫叶席草
B.子瞻杖策载酒
C.闻子瞻至,幅巾迎笑
D.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二、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于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乘渔舟乱流而南 乱:横渡
B.不足以席众客 席:以……为席
C.撷林卉,拾涧实 实:果实
D.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要:求取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子瞻迁于齐安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为之怅然移日
且为之奈何
C.以此居齐安三年
以其无礼于晋
D.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7.对下列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游者)倚怪石,荫茂木
B.(二三子)相携徜徉而上
C.(子瞻)为之怅然移日
D.(西山少平之地)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说苏轼谪居齐安三年而不知其久,原因是武昌西山风景好山里人也好。这番记述为重建九曲亭作铺垫,也表明苏轼在失意时善于自得其乐。
B.面对废弃的九曲亭,苏轼表现出对九曲亭败落的痛惜,以及难以重建的无奈,体现了苏轼钟情山水、与人同乐的思想情怀。
C.文章最后议论苏轼的“以适意为悦”,处世为人“无愧于中,无责于外”的思想情怀,这也暗合了苏轼建亭的意图,颂扬了他的磊落胸怀和洒脱风度。
D.结合苏氏兄弟两人的政治处境,苏辙写这篇亭记,意在赞美其兄磊落洒脱的思想情趣,但也间接地表现了作者本人的乐观态度和坦荡胸怀。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高中语文备课精选:第2课《故都的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
- 2013高中语文备课精选:第3课《囚绿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
- 2013高中语文备课精选:第4课《诗经》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
- 2013高中语文备课精选:第7课《诗三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
- 2013高中语文备课精选:第6课《孔雀东南飞》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
- 2013高中语文备课精选:第8课《兰亭集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
- 2013高中语文备课精选: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
- 2013高中语文备课精选: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
- 2013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讲解.doc
- 2013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100个常见易错易混字词.doc
- 2013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课堂互动系列:第五单元第15课《上枢密韩太尉书》同步练习.doc
- 2013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课堂互动系列:第一单元第1课《祭十二郎文》同步练习.doc
- 2013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课堂互动系列:第一单元第2课《送李愿归盘谷序》同步练习.doc
- 2013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课堂互动系列:第一单元第3课《柳子厚墓志铭》同步练习.doc
- 2013年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笨”字原本无贬义.doc
- 2013年高中语文教学论文“钢丝”新用.doc
- 2013年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没有以后”的突围.doc
- 2013年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兰亭集序》“引”字析疑.doc
- 2013年高中语文教学论文《逍遥游》教学内容的确定.doc
- 2013年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肖邦故园》别解.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