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皮瓣在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菱形皮瓣在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pdf

20 JBengbuMedColl,January2010,Vo1.35,No.1 [文章编号]1000-2200(2010)O1-0020—03 · 临床 医学 - 菱形皮瓣在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周平辉 ,张 莉,葛树星,李旭文,王怀谷 [摘要]目的:探讨菱形皮瓣修复面部小面积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菱形皮瓣修复面部小面积缺损 30例,缺损面积为 0.5em×0.6em一3.0cm×3.0enl,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30例皮瓣均成活 良好,切 口一期愈合,外形满意。结 论:该方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术后瘢痕不明显,适用于面部面积不大但又不宜直接缝合的创面的修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外科皮瓣;面部缺损;修复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622.1;R782.4 [文献标识码]A Rhomboid flapforrepairofskindefectsinface ZHOU Ping—hui,ZHANG Li,GEShu—xing,LIXu—wen,WANG Huai—gu (DepartmentofPlasticSurgeo~,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BengbuMedicalCollege,BengbuAnhui233004,China) [Abstract]0bjective:Toevaluatetheeffectofrepairingthefacialskindefectwiththerhomboidflap.Methods:Thirtycasesofsmall facialskindefectswererepairedusingrhomboidflaps;thefacialskindefectsrangedfrom0.5cm ×0.6cm to3.0em ×3.0em,andthe donorsitewasdirectly sutured.Results:Allthe flapssurvived with primary healing.and the cosmetic resultsweresatisfactory. Conclusions:The rhomboid flap Can be used for the coverage ofsmallfacialskin defects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Itisworth popularizing. [Keywords]surgicalflap;skindefectsinface;repair 面部各种 良恶性肿瘤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 , 底部怀疑有肿瘤浸润的部分需扩大切除至正常组 既要达到保障病变组织的彻底切除,又要考虑术后 织,同时注意无癌操作原则,形成的创面应是圆形或 的美观 。2006年 9月至 2008年 7月 ,我科采用 椭圆形 。(4)皮瓣的设计与切开:根据病灶切除后 菱形皮瓣法进行面部小范围且无法直接缝合的组织 所形成的组织缺损形状、部位及周围皮肤松弛情况、 缺损创面的修复,术后效果满意。现作报道。 皮纹的方向选择创面的直径,选择皮肤较松弛部位 作直径的延长线,尽可能使线的方 向与皮肤张力松 1 资料与方法 弛线的方 向平行,其长度约等于创面直径的2/3。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30例,男 16例,女 l4例; 结合周围有无重要血管、神经等因素选择蒂在创面 年龄 16~65岁,鼻翼旁基底细胞癌 14例,额部色素 的上方或下方,皮瓣切 口应在相对隐蔽的部位。皮 痣 10例,颞部老年斑6例,手术切除后创面范围 瓣设计见图1(AC为创面的直径,延长AC到 D使 0.5cm ×0.6cm~3.0cm ×3.0Cnl,切 除后组织缺 得CD约等于2/3AC,在 CD的下方设计一点E,使

文档评论(0)

gr4d52fg46fr3d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