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敛之新闻实践探析
任 洁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100081)
摘要:新闻史上对英敛之的评价呈现出“过”与。不及”的两种极端态势,这种矛盾令人困惑。基于上述现状。本文拟将他的言行
1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尝试探究其新闻职业选择背后的动机与诉求。以船还原一个真实j客观的少数民族报人形象。
关键词:大公报英敛之报刊实践新闻思想
中图分类号:C,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0000—01
新闻史上对英敛之的评价大致呈现两个相背离的方向:其一,以王 想中的新闻自由,受到来自各方势力尤其是洋人教会的干涉与压力是不
芸生为代表的崇洋媚外论,王芸生认为英敛之的宗教背景使其在行为、 可避免的,于是就有了报刊言论与背后股东利益的周旋与折中。此外,
思想上处处体现着与法、日殖民国家的暧昧关系。并在报刊言论中自觉 英敛之笃信天主教,追随的是与个人精神契合的宗教教义,而非宗教的‘
维护后者利益;其二,以张育仁为代表的高尚慈悲论,张育仁认为英敛 使者。因而并不存在自觉维护宗教使者在华利益的情况。作为一个受过
之的报刊活动与思想契合了报纸名字中的“公”字,并着力论述了其报 古今群书熏陶的知识分子,在国家危难的关键时刻。他至少还是有个人
刊自由精神对新闻史韵贡献。矛盾的现状是本文进行考证的主要动机。 认知与判断的。 ·
1900年是动荡的中国社会雪上加霜的一年,清朝皇权加速流失,亦 三、英敛之的新闻思想来源
在客观上为民间出现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提供了可能。是年,英敛之结 作为晚清知识分子阶层的一员,英敛之的行为、思想n显出这个群
识了柴天宠,在柴的提议下,经过了一番资金、设备、人员、选址等方 体的某些共性。英敛之关于“新闻纸”论说最多的要数报刊“开风气、
面的波折,《大公报》终于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问世。 牖民智”的作用,并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之。读书人苦政,总期有益于
一、为大为公的“敢言”传统 国家社会。这是这个群体典型的价值取向。清末千朝没有给英敛之提供
“论说”栏目是《大公报》对时事表达立场的阵地。《大公报馆 一个出仕的机会,却给他提供了一个危如累卵、民生凋敝的时局,客观
设在外国租界,又有洋人入股,因而受清政府限制较少。为报人“敢 上促使他去寻找一个论政的窗口,以抒发一个文人的忧恩。于是,在机
言”的追求提供了可能。然而“敢言”只是一个美名,“言谁”、“言 缘巧合的情况下,他找到了报纸。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许多出仕
何”、言论背后的动机又是什么,则需将其置于具体环境中仔细考证, 不得的文人开始意识到报刊青论的巨大影响。由是,以文人志士的社会
才能辨析出这“敢言”的真实面貌。 身份来看,国家思想是英敛之关于新闻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
比如,英敛之利用报刊言论抨击权贵。文人群体骨子里有一种“论 英敛之新闻思想的另一来源是他的宗教思想。如果说,国家思想激
政”情结,越是在国家危难的时刻,这种情绪表达得越直自强烈,他们 发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公共事务上的责任担当意识。那么宗教思想
迫切地需要以自己的见识为国家出谋划策。在这种情况下。“民间媒体 则给予他解决问题的哲学启示。两种思想互相碰撞,于是便有英敛之
被赋予r新的使命,他们大量地报道公共领域事务:以造成正当舆论, “宗教救国”的主张。“悲悯普世”的情怀成为英敛之进行各种社会活
改良中国之政治“’。需要说明的是,就早期《大公报》而言,它对王朝 动的源动力,报刊实践亦是这种种活动中的一部分。从平民视角出发办
权力的指摘是有明确界限的。许多文献在论述“敢言”特点时以《论 报,以启发民智为已任,独立发表自由言论,这些观点亦是深受宗教思
归政之利》(1908.06.21)为确凿之证据,认为英敛之敢在慈禧太后想中自由精神的影响。
头上“动土”。我认为这是很轻率的结论,缺少对其行为程度的界定与 结语
背后动因的思考。英敛之虽然在文中公开要求慈撸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2025年民俗博物馆展示模式创新研究.docx VIP
- 区域型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模式创新研究.docx VIP
-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探究的案例.pdf VIP
- 人音版(2024)新教材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小小音乐剧 小老鼠上灯台》精品教案.doc VIP
- 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研究.docx VIP
- 双创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创新研究.docx VIP
- 地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创新研究.docx VIP
- 直到世界尽头-钢琴谱 高清正版完整版五线谱.pdf
-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docx VIP
- 关于成立低空经济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仅供参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