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复蘑菇状地幔低速柱结构及其地幔动力学.pdf

南海复蘑菇状地幔低速柱结构及其地幔动力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海复蘑菇状地幔低速柱结构及其地幔动力学.pdf

第37卷第2期 中 国 地 质 Vo1.37,No.2 2010年 4月 GE0LoGY IN CHINA Apt.,2010 南海复蘑菇状地幔低速柱结构及其地幔动力学 蔡学林 ,2朱介寿 2,3程先琼 曹家敏 (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2.成都理工大学地球探测与信 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J 成都 610059;3.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59) 提要:运用高分辨率天然地震面波层析成像和体波层析成像技术 ,研究东亚西太平洋地区及全球地幔三维速度结构 时发现南海地 区地幔存在深达2000km 以上 的巨型复蘑菇状地幔低速柱 .结合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相关标志 , 将复蘑菇状地幔低速柱称为南海复蘑菇状地幔柱 本文在论述南海复蘑菇状地幔柱 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基础上 ,将 地幔柱划分为柱头、柱体、柱尾、幔枝和热点等部分,建立起地幔柱三维几何结构模型,探讨 了复蘑菇状地幔柱在南海 海盆扩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以及欧亚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作用对南海演化过程 的影响。 关 键 词:复蘑菇状地幔低速柱 ;复蘑菇状地幔柱 ;岩石圈;软流圈;下地幔;地幔动力学;南海 中图分类号 :P5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3657(2010)02—0268—12 东亚及西太平洋边缘海或陆缘海的形成与演化 活动引起的 本文重点论述复蘑菇状地幔柱三维几 是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 其中南海的形成和演化又 何结构模型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 是该热点的前沿课题之一 ,许多地质学家进行过系 地幔动力学意义 统研究[1.12].曾提出多种动力学模式 .主要包括 3种 1 复蘑菇状柱头结构特征 观点:南海是太平洋板块或菲律宾海板块向西俯冲 形成的弧后盆地[171:南海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 通过东亚西太平洋地区岩石圈与软流圈 2ox2o 生碰撞引起东亚大陆逃逸形成 的伸展盆地 :南海 面波层析成像三维 结构的构造解析发现.南海地 的形成可能与地幔对流或地幔柱活动有关 5[--6,10~13] 区软流圈存在巨大的 “工”字型低速异常体[14--(图 1), 这些认识主要是根据地壳或岩石圈研究获得.缺乏 全球地幔体波层析成像[17—19]研究地球三维结构时. 对该区及邻区地幔三维结构的研究.为此 .笔者运用 发现南海地 区地幔深达 2000km 以上 的巨型复蘑 高分辨率天然地震面波层析成像和体波层析成像技 菇状地幔低速异常柱(图4),因此从地幔整体结构来 术 .对东亚西太平洋地区地幔及全球地幔三维结构 看.南海地区存在复蘑菇状地幔低速柱。软流圈内的 研究时.发现南海地区地幔存在巨大的复蘑菇状低 巨大 “工”字型低速异常体f图1~3)实为南海复蘑菇 速柱 。结合该区地质学、构造地质学 、地球化学和地 状地幔柱的柱头 (图5) 球物理相关标志的研究.提出南海存在复蘑菇状地 2.1 软流圈及其低速异常体含义 幔柱 (图 1~4)。在研究南海复蘑菇状地幔柱地质地 软流圈是地球上地幔地震波速度相对较低的部 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将南海地幔柱划分为柱头、柱 分.又称低速带(LVZ)2『l1或上地幔低速层,它界于岩 体、柱尾 、幔枝和热点等组成部分 ,初步建立起南海 石圈与固结圈[16,之间 软流圈内面波速度值一般低 地幔柱三维几何结构模型 (图5),并认为南海的形 于上覆岩石圈底部的速度值 .亦低于下伏固结圈的 成与扩张主要是新生代以来复蘑菇状地幔柱的上升

文档评论(0)

叶峰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