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消费应回归理性
当奢侈之风“刮”进大学校园,搅动的不止是大学生本身,还有他们背后的家庭、大学乃至社会的神经。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反映出了他们的消费习惯,也从侧面折射出当今大学生们的消费理念和生活状态。钱该怎么花?对于尚无经济收入的大学生而言,不仅是一笔经济账,更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命题。
早在两年前,便在大学校园里流行着这样一首打油诗:“一月五百贫困户,千儿八百刚够用,两三千元是扮酷,四千五千真大户!”部分大学生视奢侈为高雅,视勤俭为寒碜,视浪费为大方,消费行为呈现出炫耀性的倾向。人们不禁要问:为何许多大学生热衷高消费?又是谁助长了大学校园奢侈风?
校园奢侈消费引关注
又到一年开学季,国内各大高校逐渐开始开学报到,这是莘莘学子和家长憧憬又兴奋的时刻。然而,对于一些家长而言,萦绕在他们心头的除了喜悦,还有无以言说的酸楚。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背着一个行囊,两手拎着脸盆、暖瓶去上大学,读大学的补助甚至能够贴补家用;到了九十年代,电子表、随身听成了必备品;今天的大学生,除了不菲的学费,读大学的“装备”也是水涨船高,开学季变烧钱季。
眼下,手机、电脑、平板成为许多大学生的“标配”,而且追求名牌,甚至出现了“越贵越好卖”的现象。部分学生以一万元作为起步价,穿着、背着、揣着、拿着崭新的各类“新式装备”入学。日益红火的“开学经济”,固然让商家赚得盆满钵满,却也让一些家长吃不消,连呼这学“上不起”。
实际上,一些学生的消费水平已远远超过其基本需求,这也引起了一些高校的关注。
今年,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在给新生家长的信中,建议每个月给孩子600元钱的生活费,最多不要超过800~1000元钱。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场大学生每个月生活费600元钱究竟够不够成了热议的话题。有人吐槽说极具杀伤力,有的同学说断了他们的财路,“物价飞涨,600仅够一个月伙食费”。更有大学生感慨:“恋爱谈不起了,注定要孤独了。”
面对学生高消费,有些家长并不当回事。他们认为:“孩子考上大学,应该鼓励一下”“给孩子买电脑、手机也是生活学习所需要的”“家庭条件好,总不能让孩子受苦吧”,等等。
对此,有学者认为,个人消费是每个人的权利,合理的消费有利于大学生学习、生活所需,但学校毕竟不是社会,在“象牙塔”的教育环境中,过度的消费需要有一个理性的考量。
还有学者认为,当下有超过15%的大学生依靠助学贷款渡过难关,大学奢侈之风盛行,对于这些学生而言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冲击。
一些媒体也质疑,在家庭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穿戴名牌本无可厚非,但为了追求名牌而视自己的时间、精力、财力于不顾,一心放在休闲娱乐、追逐名牌上,怎能安心坐在课桌前捧起书本学习呢?
钱花到了什么地方?
在天涯社区“我的大学”论坛中,一则“大家都来晒晒大学一年的花销”的帖子,引发了高校网友的极大兴趣,大学生们纷纷总结自己一年来的各种开销。多名学生均表示如今的开销较往年有所增加。女生们的钱多花在购物上,诸如购买香水、首饰、服饰等,男生们的钱则多用在交际、游戏和电脑、手机的购置上。
此外,人情消费也是不可避免的。据调查统计,86%以上的大学生过生日要请客,请客地点从学校附近的小饭馆到洋快餐,再到比较上档次的饭店、酒店等,花费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有的甚至达到上万元。
在一些调查中发现,由于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当下许多大学生十分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他们在读本专业的同时,还辅修其他学科,有不少钱用在了旁听课程、购买资料等学习项目上;为了增加就业“砝码”,还有一些学生在考取各种实用技能证书,等等,学习上的投入对大学生们是有益处的,但不可避免也带了一定负担。但总体来看,大学生校园的奢侈消费主要体现在置办行头、爱情账单和冲动消费等三个方面。
先说置办行头。在商家眼里,这两年学生的“行头”越置办越好,极大地刺激了“开学经济”。一些家长为了帮孩子配齐装备,忍痛一次性支出几万元。
日前,一位家长在网上晒出了女儿读大学的账单:买衣服3500元;买iphone5手机、笔记本电脑14000元;买旅行箱1380元;配眼镜、隐形眼镜及隐形眼镜药水1760元;化妆品大约2000元;购买生活日用品、床上用品1500元。开学预计还要支付交通费(包括夫妇俩送女儿的来回机票)8000元,加上生活费、学费等费用,合计46140元。
笔者所在学校一个女孩,化妆品非名牌不用,衣服非名牌不穿,哪怕是在学习资料上万分节约,也不愿意为美容少掏一分。现在,她每月为护肤化妆、买新衣服花的钱就上千元。
不仅女生如此奢侈,男生也不例外。如今的大学,男同学更倾向于在电子装备上比拼,手机、平板电脑、单反相机等,什么新潮就追求什么。据了解,除了衣物等传统生活用品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