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婴儿喂养 三、小儿单纯性肥胖症 【实验室检查】 甘油三脂,胆固醇可增高;严重者β脂蛋白也增加。常有高胰岛素血症;血生长激素水平降低。超声波检查常有脂肪肝。 【治疗原则】 限制饮食,增加活动,解除精神心理障碍。 第二节 婴儿喂养 三、小儿单纯性肥胖症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评估患儿有无喜好甜食、油腻等高能量饮食的习惯,平时运动情况;有无家族肥胖史,有无导致患儿精神创伤和心理障碍的因素。 2.身体状况 测量体重、身长(高)与皮下脂肪厚度及皮下脂肪的分布情况,评估肥胖的影响因素及并发症。 3.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患儿是否有孤僻、胆怯、自卑的心理;评估家长对肥胖危害的认识程度。 4.辅助检查结果 分析甘油三脂、胆固醇、β脂蛋白有无增高;血生长激素水平有无降低。超声波检查有无脂肪肝。 第二节 婴儿喂养 三、小儿单纯性肥胖症 【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 高于机体需要量,与进食高能量食物过多、活动少有关。 2.自我形象紊乱 与肥胖造成自身形体变化有关。 3.社交障碍 与肥胖造成心理障碍有关。 4.知识缺乏 患儿及父母对合理营养知识的认识不足。 【护理目标】 患儿进食量逐渐减少,运动量逐渐增加、并能持之恒。 患儿心理障碍解除,自信心增强。 家长能掌握正确的喂养知识。 第二节 婴儿喂养 三、小儿单纯性肥胖症【护理措施】 1.控制饮食 在满足小儿基本营养和生长发育的前题下,限制患儿每日能量的摄入,其摄入量应低于机体消耗的总能量,选择高蛋白、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食物。宜选用体积大、饱腹感明显而能量低的蔬菜类食物,如萝卜、莴苣、冬瓜、竹笋等。尽量避免油炸食品和甜食。 2.增加运动 是减轻肥胖者体重的重要手段。鼓励患儿选择喜欢和有效的且易于坚持的运动。如游泳、散步,乒乓球等,每日坚持运动不少于30分钟,活动量以运动后轻松愉快、不感到疲劳为宜。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缓解心理压力 鼓励患儿建立自信心,让患儿参与制定饮食控制和运动计划,自觉接受治疗。解除精神负担,消除自卑心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患儿多创造参加社会交往的机会。 4.健康教育 第二节 婴儿喂养 三、小儿单纯性肥胖症 【实验室检查】 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为最具特征的改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下降,是诊断蛋白质营养不良的较好指标;多种血清酶如淀粉酶、脂肪酶、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活性下降。血清胆固醇、血糖降低,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浓度皆可下降。 第二节 婴儿喂养 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病因】 1.体内储存不足 母亲妊娠期、特别是妊娠后期母亲患严重营养不良、肝肾疾病、慢性腹泻以及早产、双胎等均可使婴儿体内维生素D储存不足。 2.日光照射不足 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需经紫外线照射才能转化为维生素D3,因紫外线不能通过玻璃窗,如婴幼儿缺乏户外活动即导致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大城市中高大建筑可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如烟雾、尘埃亦会吸收部分紫外线;冬季日照短、紫外线较弱,容易造成维生素D缺乏。 3.维生素D摄入不足 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较少,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若不及时补充维生素D如鱼肝油、蛋黄、肝等食物,易患佝偻病。 4.生长发育过快 早产或双胎婴儿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且出生后生长速度快,需要维生素D多。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5.疾病与药物的影响 第二节 婴儿喂养 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发病机制】 维生素D缺乏致肠道对钙、磷吸收减少,使血中钙、磷含量下降。血钙下降刺激甲状旁腺素(PTH)分泌增加,使旧骨脱钙增加,释放骨钙入血,使血钙维持在正常水平或偏低,而血磷降低,使钙磷乘积下降,组织钙化过程发生障碍,成骨细胞代偿增加,造成局部骨样组织堆积,碱性磷酸酶分泌增多,发生一系列骨骼和血生化改变 第二节 婴儿喂养 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表现】 1.初期(早期) 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 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主要表现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易激惹、烦恼、夜间啼哭、睡眠不安、汗多刺激头皮而摇头、出现枕秃等。 2.激期(活动期) 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1)骨骼改变;1)头部:3到6月婴儿的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2)胸部:胸廓骨骼改变多见于1岁左右患儿。3)四肢:腕、踝部畸形多见于6个月以上小儿。4)脊柱、骨盆:可出现脊柱后凸、侧弯或扁平骨盆等。 (2)肌肉关节松弛:全身肌张力低下,肌肉关节松弛,小儿颈项软弱无力,坐、立、行等发育较晚,腹部膨隆,如蛙形腹。 (3)神经、精神发育迟缓:重症患儿脑发育受累,条件反射形成慢,情感、动作及语言发育落后。 3. 恢复期 经适当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实验室、X光检查逐渐好转或接近正常。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