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落有致,虚实相生——朴寅亮《泗州龟山寺》诗赏析.pdfVIP

错落有致,虚实相生——朴寅亮《泗州龟山寺》诗赏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疑 姚 大 勇 圈霎 ◆ 绝壁,下有重渊”(宋王象之 《舆地纪胜》卷四四)。相传大禹治水 时,获淮涡水神无支祁,后即徙之于龟山脚下,使淮水永安。泗州 山水壮观,唐宋时韦应物、李昭圮、王安石、苏轼、苏辙、张耒等人先 后于此都有诗文流传。朴寅亮的这首诗描绘形象,韵味深长,就是 置于唐宋诸家作品中亦不逊色。 诗中多方用笔,描绘了泗州山水,读这首诗,仿佛欣赏一幅元 气淋漓的山水画。对于好的景物,人们常说 “如诗如画”,实则诗 与画在艺术表现上还是有区别的,诗可以表现动态的,画则宜于表 现静止的,正所谓 “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此诗所写景致,有 的便难以入画,如颔联 “塔影倒垂淮浪底,钟声摇落碧云间”,可谓 是静中有动,画中有声。龟山寺和僧伽塔皆为泗州名胜。僧伽大 师俗姓何,为唐时西域高僧,高宗龙朔初年人唐,曾于泗州建造寺 院,中宗时被迎入长安,封为国师,景龙四年 (710)卒后,归葬泗 州。僧伽塔为纪念僧伽大师而筑,相传塔下藏有大师真身,宋真宗 太平兴国年间曾塑僧伽像(见宋刘放 《中山诗话》)。诗中描绘龟 山寺的塔影钟声,迥出流俗。谓塔影 “倒垂”下来直到河中,使静 止的塔影有了厚重的感觉,若说这还是实景,那么称钟声在碧云间 “摇落”,则是化虚为实,使原本无影无形的钟声立时有了质感和 动感,让人仿佛听到悠扬的钟声,在云间传响,高低抑扬,久久不 散。影和声本皆为虚,诗人恰从虚人手,匠心独运,将难 以入画的 景致尽呈笔端,而且是声色相喧,余韵悠远,真可谓是 “状难写之 景如在 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 《六一诗话》引梅尧臣 语)。再如首句 “岩岩峻石叠成山”中,“叠”字便用得极巧,展现了 龟山的高耸峻峭,接下来 “下着珠嫔一水环”之 “环”,也活画出泗 州山水相依,淮水从龟山脚下逶迤流过的景象。另如颈联 “门前 客棹洪涛急,竹下僧棋 白日闲”,以 “急”和 “闲”来概括淮河波涛和 禅家生活,也是一语中的,相映成趣。诗中对龟山、淮水、佛塔、古 寺等景物的描绘穷形尽相,莫不透出所写之物的特征,且常于一词 ,7 一 字之中精神毕现。这些字眼看似平常,实则浸含着苦心与巧思, 不知诗人经过几多斟酌推敲才寻到。元代陆辅之 《词旨》中云作 词时:“命意贵远,用字贵便,造语贵新,炼字贵响。”这首诗的选词 用字,可谓正合此旨,诗中字词并不求僻、求险,而是从便、从俗,然 稳妥恰当,难以移易,可以说是平中见奇,点铁成金,因而取得出人 意料的效果,也使整首诗呈现出精妙隽永的境界。 这首诗想像瑰奇,颇多创意,首联 “岩岩峻石叠成山,下着珠 嫔一水环”便展现了龟山淮流的奇丽景观。岩岩谓高峻貌,诗开 篇即谓巍巍龟山由累累巨石堆叠而成,以看似突兀之笔,一下将峻 峭的高山推到人眼前,具有先声夺人的气势。接下来写山下淮水, 更是别辟蹊径,将环绕龟山流过的淮水比喻为一串珍珠。嫔为蚌 之别称,珠嫔也即蚌珠,珍珠,《尚书 ·禹贡》中云:“淮夷嫔珠暨 鱼。”孔颖达疏日:“嫔是蚌之别名,此蚌出珠,遂以嫔为珠名。”这 里不直言珍珠而言珠嫔,不是故做艰深,而是为了更好地切合时 地,更准确地传达出诗中所写之地是淮上而非他处,于此也可见诗 人对中国历史文化掌握之深。原本普通的 “着”字用在这里也显 得异常精彩,静默无语的山因之仿佛有了人的灵性,宛如真人一般 戴着一圈珍珠项链。唐代 白居易 《杭州春望》诗中云:“谁开湖寺 西南路,草绿裙腰一带斜。”将西湖中通往湖中孤山寺的白沙堤比 喻为一条裙腰,展现了春El西湖的动人景致。朴寅亮于此将淮水 比喻成一条珠链,显示出泗州山水相依的特征,二者可谓异曲同 工。另外,诗之颔联谓僧伽塔的影子倒垂下来,不是如常言谓其拖 到河面,而是径谓其直 “沉”到淮河浪底,寺院的钟声也在碧云间 “摇落”,借着这想像之语,夸饰之言,惟妙惟肖地画出塔身之壮 伟,钟声之高远,也让人对泗州名胜有了更直观真切的感受。诗人 以想像之语绘现实之景,使所写景物虚实相生,形神兼备。 对比作为一种常用的创作手法,在诗文中运用甚多,但是也易 流于滥用,陷于平庸。这首诗中对比之处可谓俯拾即是,但是手法 却各不相同,摇曳多姿。诗中对比最鲜明的莫如颈联 “门前客棹 洪涛急,竹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