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与颜真卿为何擦肩而过.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l文学史话l 杜甫与颜真卿为何擦肩而过圈 柳 国良 历史有很多巧合,每个巧合总给人留下很多话题。盛唐之诗, 李白与杜甫堪称代表,他们二人交谊甚笃,相互以诗奉赠,留下了 千古佳话。说到盛唐气象,杜甫与颜真卿也是同样绕不过的两个 人物,一个以诗惊人,一个则以书法传世。 颜真卿出生于公元709年,比杜甫大三岁,他们的青少年时代 正逢开元盛世。颜真卿三岁丧父,靠母亲和舅父抚养;杜甫幼而丧 母,父亲在外任小官,从小寄居洛阳,靠姑母抚养。二人幼时失去 亲人,缺少关爱,心灵受到创伤。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肯定比 幸福的孩子早熟,而且 自立 自强,考取功名的心态更为急切。况且 二人家庭缺少支柱,可能为了保护 自己或赢得别人的重视,所以多 次在诗词或碑文中提及他们曾经显赫的家世,更重要的是二人也 同时铸就了孤傲的性格,这为后来的擦肩而过埋下了伏笔。当时 的大唐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国力强盛,百姓安定。颜真卿长在首 都长安,杜甫则寄居东都洛阳,两个城市都是大都市。在大都市尤 其是文化大都市成长,眼光 自然与众不同,气概 自然不同凡响,因 此他们二人后来创作的书法和诗词分别代表了那个时代,这与幼 时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 颜真卿十三岁(721)因舅父去世,去苏州投靠外祖父,开始南 下游历,五十年之后重游故地,仍然作诗不忘旧境:“中岭分双树, 回峦绝四邻。窥临江海接,崇饰四时新。”杜甫在二十岁 (731)因 48 探访姑父叔父,也开始漫游吴越,第一站便是颜真卿到达过的苏 州,晚年也作诗回忆吴越之行:“越女天下 白,鉴湖五月凉。剡溪 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南北差别不是短时间旅游能够感受到的, 只有长时间切身经历了才深有体会。北的厚重,南的清柔;北的粗 犷,南的温雅;北的淳朴,南的世俗……感受到南北差别对人来说 肯定是一次洗礼,因为那是文化的新世界,这为后来二人的诗风和 书风奠定了基础,在雄壮厚重之余补充了十足的细腻轻柔。他们 在科举之前的经历竟如此相似,令人惊讶。 正在杜甫忘情吴越的时候,二十五岁 (733)的颜真卿返回长 安并通过了国子监考试,第二年(734)参加尚书省考试,登甲科及 进士第,赏识他的人是孙逖,后来颜真卿以门生 自称。下一年,二 十四岁的杜甫也返回洛阳参加进士科考,不第,主考人正是赏识颜 真卿的座主孙逖,可能这件命运攸关的大事在杜甫的心中产生了 阴影和不满,杜甫与颜真卿因为同一个主考的赏识与不赏识从而 成为不同线路上的两人,他们的政治归属或许有了不同,朝廷内外 的身份亦有差别,这也成为了二人遇而不识的客观原因之一。从 此以后,他们俩的命运产生了巨大的差异,走向了同一个开始的不 同结局。及第后的颜真卿在身份等同的进士中广泛交游,参加宴 会,拜见宰相,显然春风得意;而落第后的杜甫北游齐赵,结交的却 是苏预、李白、高适等一些怀才不遇的失意文人。此后的颜真卿任 校书郎,又经座主孙逖做媒,与大家族韦家结亲,从此也为其步入 仕途奠定了基础,后来任县尉,迁监察御史,性格刚直,恪尽职守, 不畏权贵,敢于斗争,但也不善变通,眼里容不了有悖皇权礼仪的 半点沙子,成了朝纲的忠实维护者,也因为这种个性受到了排挤, 被贬平原太守。而杜甫则在齐赵期问登泰山上东蒙,呼鹰逐兔,驰 骋游猎。 安史之乱前,二人拥有共同的朋友:高适和岑参。杜甫与高适 齐赵相识,后在梁宋相知,在成都时曾经互访,又成至交;天宝十年 (751)杜甫与岑参兄弟同游 陂,第二年与高适和岑参等人同游 慈恩寺,安史乱前想看望岑参却因天气未成行而寄诗表思念,之后 又举荐岑参,二人亦乃深交。而此前颜真卿与高适早年即有交往, 常以诗词奉答,后来为高 自编诗集作序,出守平原第二年收到高祝 贺政绩的诗;颜真卿与岑参也结有深厚友谊,出使陇西时,岑作诗 相送,出守平原时,岑亦作诗相赠,称颜为兄并给予厚望。可以想 见,他们隔着共同的朋友,而且在颜真卿出守平原前与杜甫同在长 安,那么肯定互有所闻,可唯独没有交往,一则颜真卿官位并不高, 难以给杜甫实现理想的空间,杜甫当然无意主动巴结颜;二则颜真 卿并没有引人注 目的文才,未免被 自负才华满腹的杜甫瞧不起;三 则颜真卿身居庙堂,有更多的优越感,自然无意与无功无业的杜甫 扯上关系,早期的颜真卿并非性情中人,是盛唐气象和颜家儒风培 养出来的儒家子弟。这些便成了他们二人交往的心理障碍。还有 一 个问题,杜甫可能因为朋友高适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