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彬《尚书》训诂平议.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彬《尚书》训诂平议 陈 树 摘要:乾嘉儒士朱彬治经多得学友,尤其是训诂学家王念孙的教益。在《尚书》训诂考证方面, 他注重因声求义,剖析语境,尤擅长类比文倒,沟通经籍。朱彬继承前人的训诂成果,并非拘守成 说,而是择善而从。朱氏治《书》之得失对今人《尚书》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朱彬;《尚书》;训诂;文例 朱彬(1753一1834年),字武曹,号郁甫,清代乾嘉时期扬州府宝应县人。他熟稔 经传,曾致力于经书训诂研究,世传《经传考证》、《礼记训纂》等著作,创获颇多。清 代朴学大师王念孙称许朱彬的研究成果,誉之为“传注之功臣”…8。后人多重视朱彬的 《礼记》研究,而对他的其它研究成果关注较少。其实,朱彬的《尚书》训诂考证亦多 有可采之处。本文通过分析朱彬的《尚书》训诂方法,总结其治《书》经验,客观评价 其成果,为今世《尚书》研究提供参考。 一、治学经历及《尚书》训诂成果 朱彬一生大致以42岁中举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早年喜爱诗文,专意于科举; 不惑之年始潜心于训诂考据研究。关于人生取向转变的原因,朱彬在《经传考证》自序 中言道:“少秉庭训,长无师资,困踬于帖括,沈溺于词章者二十余年矣。四十无闻, 延复自悔。思欲钻研六艺,妄希一得。川2博二25朱彬反思自己的前半生,感慨科考路途不 顺,苦读半生而声名不得显达,对科举求功名己生倦意。另外结合历史背景来看,朱彬 生处乾嘉时代,当时经学兴盛,训诂考据风气浓厚,许多儒士由治经而身名显达。朱彬 受时代主流思潮的影响,将心志转向经书训诂的探讨。 朱彬在经书训诂上能够取得成就与他勤奋钻研不无关系。其子朱士达云:“唯自束 发受书后,即见先严光禄公手执一编,寒暑昕夕,披吟无问,子史百家,靡不贯洽,至 于经义研究尤勤。口1朱彬自己也称“朝考夕稽,不能则学,日增月益,有触嘶鸣。”乜3 雹二25他深知自己学术研究入门较晚,故加倍努力,经过博考勤稽,反复思量,终于有所 收获。此外,朱彬还广结学友,谦虚请教,这对他学问的长进也极有帮助。朱彬曾与刘 台拱、汪中、王念孙、王引之、贾田祖、李悖等同郡博学宏才之士切磋交游,辩难求是。 在这样的浓厚学术讨论活动中,学者们沟通学术思想,加强了彼此的联系,从而促进了 地域学术群体的融合度和整体化,朱彬可说是扬州学派前期活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宝应 刘台拱与朱彬是表兄弟关系,朱彬的一些学术见解与刘台拱比较接近。朱为弼《诰封光 禄大夫国子监学录郁甫朱公墓志铭》云:“同里刘端临先生台拱,以经术名于时,公与 相砥砺,同为训诂、声音、文字之学。川41刘台拱去世后,朱彬十分痛惜。在写给王念孙 的书信言道:“端临自去秋积劳成疾,寒热间作,岁杪甫得告平,顷接家书,渠入夏转 剧,已于五月廿二日弃人间≯海内通人又弱一个。?凸m8—1.朱彬以为其兄整理遗稿为己任, “俟秋凉返里,辑其遗文。就正有道,亦后者之责也。”∞瑚1朱彬亦曾受江都学者汪中 的指点和鼓励,朱彬在《与陆祁孙书》回忆说:“弱冠朋试于泰州见江都汪容甫,恢奇 人也,独许某为知文,因勖以向学,某之治古文自此始。”乜增二8在泰州相识后汪中曾写 《与朱武曹书》:“惟足下无家室人事之累,年壮而身逸,则其为学也易矣。有远见之识, 有淳笃之性,有力学之志,有父兄朋友之益,是天以儒者之业责武曹也”∞1。殷殷勉励 之情溢于言表。 朱彬治经从训诂学家王念孙处获益最多。乾隆六十年(1795年)朱彬进京参加顺天 乡试并中举,在京期问曾与王念孙相聚。后来,王念孙在写给刘台拱的书信中称赞朱彬: “武曹兄菱曾一晤于清江,再晤于宝应,今为三聚矣。省事前方为举子业,故未及纵谈。 而约略数语,已知其博闻强记而有卓见。他日吾见蔑之面,今吾见其心矣。川刀嘉庆三年 (1798年),朱彬在北京与王念孙皆寓居杨梅竹斜街,他时常向王氏父子请教。朱彬对 段研讨时光十分留恋,后来在写给高邮王氏父子的信中言道:“回忆戊午、己未问,彬 寓居杨梅斜街,与先生乔梓朝夕过从,质难请益,惘然如梦!”瞄瑚1道光二年(1822年), 朱彬将所作《经传考证》寄给王念孙,请他校正并作序。王念孙《经传考证序》云:“朱 武曹彬,端临之内兄弟也,其识与端临相伯仲,昔在京师与余讲论经义,多相符合,今 年寓书于余,以所作《经传考证》八卷见示,余读而善之。”n”可见王氏对朱彬的研究 成果是充分肯定的。博学通儒王念孙为《经传考证》作序,这对朱彬无疑是巨大的鼓励, 也给他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动力。后来,朱彬回信答谢王氏赐序,而且将“《经传考证》 续

文档评论(0)

baihualong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