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治验二则.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肿治验二则.pdf

38 黑龙江中医药 水肿治验二则 马银成 (河北省魏县 中医院 ·056800) 关键词 顽固性水肿 活血 行气 降浊 除湿 水肿是由肺脾肾三脏对水液的宣化输布功能失调致体 内 湿利水之功,从而使瘀血消散,三焦通利,气血流惕,水肿 水湿滞留泛溢肌肤引起的头面四肢甚至全身浮肿的病症。笔 自消。 者临症治疗二例顽固性水肿,从瘀血和湿脚气论治。疗效满意。 2 双下肢水肿案 1 全身性水肿案 张某,女,47岁,农民。2010年 o9月O2曰初诊。双下 田某,女,57岁,农民。2007年 10月O6日初诊。患全 肢水肿 3年,多次查尿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均未发现异常。 身浮肿、疼痛不适1O年余,经 口服利水补气等多种中西药治疗, 经 口服中西利水药,效不著。刻诊症见 双下肢水肿,按之没指, 虽略有消退,第二天浮肿亦然,近一周出现头痛眩晕,全身 不易随复,舌淡苔薄白,脉沉弦。诊断:水肿~一水湿浸渍。 疼痛,晨起尤甚。刻诊症见:面色略暗,周身浮肿,舌淡暗 治法:宣散湿邪,下气降浊。以鸡鸣散加味,处方如下: 舌体胖大苔薄白,脉弦涩。证属气滞血瘀,水湿浸渍。治法: 槟榔 12g,木瓜30g,陈皮 lOg,吴茱萸 lOg,紫苏叶 lOg 活血祛瘀,利水消肿 。处方如下: , 桔梗 lOg ,茯苓 15g,生姜6g。5付,水煎服,日1付, 秦艽 lOg,川芎 lOg,桃仁 lOg,羌活 lOg,当归 15g,制 晨起冷顿服。嘱服药后可能腹泻,不用惧怕。 乳香8g,制没药 8g,五灵脂 lOg,香附 15g,川牛膝 15g,地龙 2010年 Og月 O7日复诊:服上方第一付 出现腹泻 , 日二 lOg,丹参30g,水蛭lOg,桂枝 lOg,茯苓 15g,生姜皮 lOg。3付, 次;后大便偏稀,日~次,双下肢水肿消退,按之已无凹陷。 水煎服,日1付。 继用上方 5付 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复发。 2007年 1O月 1O日复诊,头痛眩晕、全身疼痛消失,全 按:该患者双下肢水肿乃湿浊之邪下着两足所致,鸡鸣 身浮肿明显减轻。上方减去秦艽、羌活,继服 7付,日1付。 散专为足胫肿重、麻木疼痛之湿脚气而设。方中槟榔行气逐湿 2007年 lO月 18日复诊: 头痛眩晕、全身疼痛未再复发, 木瓜祛湿利痹;陈皮理气健脾燥湿;紫苏叶、桔梗宣畅气机; 全身浮肿消失。继用通心络3粒,曰三次,连用半月以巩固疗效。 吴茱萸、生姜化寒湿;加茯苓健脾化湿。共达祛湿化浊,宣 随访一年,未再复发。 散寒湿,行气开壅之功。五更空腹服用,一取药用专行,一 按:水肿病多由脾肺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而成。 取 阳盛则药得气也。 该例患者曾用补气利水等中西药治疗效不著,经活血祛瘀治 参考文献: 疗竟获效。此乃该患者久病入络、瘀血阻滞三焦,气机不惕, [1] 中医症证诊断疗效标准 [S].第一版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 使水液运行受阻,致水肿经久不愈。方中桃仁、红花、当归、 出版社 .2012:40—41. 丹参、水蛭、五灵脂活血祛瘀;制乳没、JII芎、香附理气活血; [2] 汪悦, 曾莉.实用名方大全 [R].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地龙活血利水:川牛膝引血下行;羌活、秦艽祛风胜湿止痛; 2006.296—298, 749—752. 桂枝、茯苓、生姜皮通阳健脾利水,全方共奏活血祛瘀,除 (2014-05—19 收稿 ) 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吴

文档评论(0)

t9s25ccv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