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散文观念的新变与传统.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近代散文观念的新变与传统 欧明份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随着西方文学观念的输入,近代散文观念发生新变。传统大散文、杂散文观念发展为纯散丈观 念,是一渐进过程.近代散文理论继承了传统的“载道”和“经世致用”观,现实色彩更为浓厚。另一 方面,重视受正统观念轻视的抒情性和娱乐消遣功能,散文文体渐由文学的中心移至边缘。反对一味沿 用古语,重视俗语,提倡“言文合一”。改革传统文体,形成“新文体”。倡导平易晓畅的丈风,但对古 雅之风亦不排斥。“复古”、“革新”两种观念相互排斥而又相互渗透,反映出转型期文人散文观念的矛 盾状态。近代散丈观念新变很大程度上是桐城派古文、八股文“相激”的结果. 【关键词】近代;散文观念;新变;传统 近代中国社会出现了剧烈的变动,文学观念包括散文观念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现有不少研究对此 有所涉及,付建舟《中国近代文学观念之嬗变》,认为近代传统文学观逐渐削弱,“现代游戏文学观得到 提倡,反映文学观得到加强,以及审美文学观逐渐产生”∞;赵利民《中国近代复古主义文学观念略论》, 探究近代复古主义文学观念在社会转型期中所做的努力;艾红红《论中国近代报刊语言的言文合一趋 向》,论述近代报刊语言“言文合一”趋向对语言变革的作用;赵家莹《近代社会思想的变迁与俞樾文 学观念的更新》,以《春在堂杂文》为切入点,探寻社会思想变迁对俞樾文学观及文学创作的影响;冼 心福《从龚自珍到辛亥革命前的梁启超——一个近代文学观念演变的抽样分析》,通过分析重要作家之 间文学观的演变,阐述近代文学观念的变化。这些研究,论及近代散文观念新变与传统关系的某些方面, 笔者拜读后颇受启发。近代文学的新变即“近代性”,表现为对外来文学观念的吸纳,同时又是对古代 文学观念的承接,既有“外援”,又有“内应”。我们关注外来文学观念的影响,不能忽视传统的作用。 因此,本文拟从散文概念、功能价值、散文语言及文体文风四个方面,系统梳理探究近代散文观念新变 与传统的关系,并对其中引发的问题做深入思考。 古代文学研究界通常根据古代史学界的分期理论,将1840年至1919年文学称作“近代文学”。实 际上,历史是一条连续不断的长河,并非古今双方对立分明,古代、近代、现代之间不是“沟”、“界”, 而是“环”,环环相连,是一种线性的演进。明代王世懋论唐诗云: 唐律由初而盛,由盛而中,由中而晚,时代声调,故自必不可同。然亦有初而逗盛,盛而 逗中,中而逗晚者,何则?逗者,变之渐也.非逗,故无由变。如四诗之有变风,变雅,便是 《离骚》远祖.子美七律之有拗体,其犹变风、变雅乎?唐律之由盛而中,极是盛衰之介。然 钱起、王维,实相唱酬,子美全集,半是大历以后,其间逗漏,实有可言,聊指一二,如右丞 “明到衡山”篇,嘉州“函谷磕溪”句,隐隐钱、刘、卢、李问矣。至于大历十才子,其间岂 无盛唐之句?盖声气犹未相隔也。学者固当严于格调,然必谓盛唐人无一语落中唐,中唐人无 一语入晚唐,则亦固哉其言诗矣。。 强调唐诗在初、盛、中、晚交替时期的渐变,即“逗”,不满完全依据具体时代划分机械地看待唐诗之 变化。近代散文观念的新变亦经历了渐变的过程,简单地举出几个文学史实,如白话文的确立,以1919 年为界划分近、现代文学,把文学渐变看成突变,将“新文学”成就仅归于1919年后几个文化名人如 胡适、周作人等身上,不是历史的态度。因此,我们在探讨近代散文观念新变时,应突破这种二元对立 两极思维,将1840年至1919年这段时期向前后自然延伸十年左右,突破古近代、近现代的壁垒。 近代骈文、散文孰为“正宗”,仍争论不断,是古代骈、散之争的自然延续。桐城派古文理论作为 正统散文观念一直影响不衰,作为桐城古文的“反拨”,骈文理论亦盛。阮元《文言说》云: 孔子于《乾》、《坤》之言,自名目“丈”.此千古文章之祖也。为文章者,不务协音以成 韵,修辞以达远,使人易诵易记,而惟以单行之语,纵横恣肆,动辄千言万字,不知此乃古人 所谓直言之言,论难之语,非言之有文者也,非孔子之所谓文也.。 承继了六朝“有韵为文,无韵为笔”的观念,主张“文”须排偶对仗、有声韵,否则就是。直言之言, 论难之语”。他认为,与散文相对,骈文才是真正的“文”,而无韵散行者只是“笔”,不满桐城派的“古 西付建舟《中国近代文学观念之嬗变》,《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文档评论(0)

baihualong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