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前七子平质
师海军1’2
(1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上海200433;2西安财经学院文学艺术系,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明代中期文坛的“前七子”及其“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主张一直以来作为文学史的
常识而被人们所熟知,但这一提法有欠准确。详细考察“前七子”成员的仕宦与彼此交往,可以看
出徐祯卿与诸人不仅聚合在一起的时间短暂,群体交往也未见频密。详细分析其成员的文学主张,
可以看到“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这一口号并不能真正黼括所有成员,他们的崇古各有差异。从
“前七子”这一提法出现的时间作纵向考察,可以看到其始于明末清初,定型于清代中期,是后人
为总结明代弘正文学与区剔“后七子”而出现的,这一提法也有着深层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明代;前七子;交游;文学思想;平质
明代“前七子”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明史·文苑传》说:“弘、正之
间,李东阳出入宋元,溯流唐代,擅声馆阁,而李梦阳、何景明倡言复古,文自西京,诗自中唐而
下,一切吐弃。操觚谈艺之士翕然宗之,明之诗文于斯一变。¨对于由“前七子”中的核心人物李
梦阳、何景明所引领的“复古运动”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明代诗文的发展自“前七子”后有了重
大转折。《四库全书总目》更明确地说:“明代文章自前后七子而大变,前七子以李梦阳为冠,何景
明附翼之,后七子以攀龙为冠,王世贞应和之。2提出明代中期文风之变始于“前七子”,而由“后
七子”步武。这也成为我们文学史上的常识。后世出现的十几种文学史和不可胜数的论文、著作,
论及明代中期的文学时,不管是褒扬,还是贬斥,都以“前七子”概而言之,把其作为一个联系紧
密的文学流派来看,从没有人怀疑这一提法的准确性。
本文首先考察“前七子”成员的仕宦时间与彼此交往,详细地分析其成员聚合的具体时间,以
徐祯卿为中心论证“前七子”并非联系紧密、交往频繁的文学群体;其次分析对“前七子”“文必
秦汉,诗必胜唐”文学主张的概括与诸人具体的文学复古思想并不相合;然后从时间的角度作纵向
考察,厘清“前七子”说法的形成过程,分析“前七子’’说法成因的深层文化意蕴,对“前七子”
作一认真剖析,借以重新认识这一广为人知的文学流派,重新认识明代中期文学的本来面目。
一“前七子”聚合、交往考论
“前七子”成员并不属于同一地域,考察他们的仕宦、聚合、交往及文学复古运动,必须从他
们考中进士切入(参见表l:“前七子”成员生卒年、进士及第与行止时间表)。
从“前七子”诸人进士登科的时间来看,李梦阳是最早的,他于弘治五年壬子(1492)中陕西
乡试第一,弘治六年癸丑(1493)即中进士,授户部主事。但其年八月,因母高氏卒于北京,扶枢
回至开封,弘治八年乙卯(1495),归庆阳葬母3,后其父李正也卒4,李梦阳在庆阳守孝,直至弘治
十一年戊午(1498)方才出仕,入京拜户部主事。李梦阳自弘治六年癸丑(1493)中进士直至弘治
八年乙卯(1495),三年内在北京一共所待的时间为五个月,即弘治六年癸丑(1493)三月中进士
至其年八月母卒,其时纵然梦阳对于社会现实与文体萎弱已多不满,但在京时间有限,当不会有太
大的影响。李梦阳真正登上文坛,在京开始具有创作影响当在在弘治十一年戊午(1498)再次出仕,
1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307页。
2永珞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二《沧溟集》提要,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507页。
3见刘得祯、王春《甘肃庆阳发现明李梦阳之母高氏墓志铭》,‘文物》1993年第lO期,第51页。此志后又经毕昭杰
校正,见《甘肃庆阳李梦阳之母高氏墓志录文辨误》,‘文物》1994年第4期,第96页。
4李东阳《李东阳集·文后稿》第十六卷《大明周府封邱王教授赠承德郎户部主事李君墓表》,周寅宾点校,岳麓书社
1984年版,第230页。
入京拜户部主事之后1,朱安:}0;【《李空同先生年表》载:“(李梦阳)服阙,如京师,时执政大臣北
人也,弗善公,日: ‘后生不务实,即诗到李杜,亦酒徒耳。’于是授公户部山东司主事。公不以
钱谷为困,割焚断错,乃顾亨于官,其学益进。一时郎署才彦有扬州储静夫、赵叔鸣,无锡钱世恩、
陈嘉言、秦国声,太原乔希大,宜兴杭东卿、郴李贻教、何子元,慈溪杨名父,余姚王伯安,济南
边廷实,后又有丹阳殷文济,信阳何仲默,苏州都玄敬、徐昌谷,南都顾华玉,皆能游思竹素,高
步艺林,惟公主张风雅,裁定品流,每得公一篇,天下传诵以为矜式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