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路广晁教授运用四逆散经验举隅
张艳彬1路广晁2
1山东中医药大学08级研究生2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四逆散由柴胡、枳实、芍药、甘草组而成方,乃东汉张仲景所创。原方用于治少阴病热化或寒
化证。吾师路广晁教授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30余载,认为以其药物之配伍而言,可以用于多种
疾病。
四逆散见于伤寒论》一书,原文日:“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
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然正如李中梓所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
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为逆冷。”本方所治应以透邪解郁、条畅气机为法。
路师认为百病皆生于气,气郁而生湿,湿郁而成痰,痰郁而化热,痰热互结可成瘀、可伤阴,从而
弓I起一系列变证。肝脾同居中焦,乃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共主一身之气,故发病之初,气机郁滞
之时更易犯及肝脾,而见到消化系统疾病。发病多首先出现肝气淤滞、肝脾不和的情况,并在疾病
的发展之中贯穿始终。故可以四逆散加减衍化以治疗多种消化系统的疾病。
典型病案:
1.慢性胆囊炎
周某,女,43岁。2009年4月15日初诊。主诉:右胁肋部胀满隐痛1年余。患者近一年反复
出现右胁肋部胀满隐痛,以夜间为甚,偶烧心,无反酸,晨起口干,无口苦,纳可,眠安,大便2
日一行,质偏于,小便调。舌暗红,苔薄黄微腻,脉弦细。B超示:慢性胆囊炎。处方:柴胡129、
诊:右胁肋胀满疼痛明显减轻,偶有烧心,纳可,眠安,大便2日一行,小便调。原方加当归249。
7付后症状消失。
按:慢性胆囊炎,中医属“胁痛”“胆胀”范畴,病位在胆,与肝关系密切。肝失疏泄是其根本癀
机。肝主疏泄,分泌胆汁,胆附于肝,藏泄胆汁。两者协同,共司疏泄,使胆汁疏利得以正常。肝
郁气滞而使肝脏疏泄功能失常,胆汁排泄失常,刺激胆囊而成炎症。故在治疗上应以疏肝理气为主,
以恢复肝气调达之本性。临床多以四逆散为基础方加减。若胁痛剧烈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青
陈皮以行气活血止痛;若伴胆石者,可加金钱草、鸡内金以化石:若情志不舒者,可加佛手、合欢
皮以宽胸理气;若兼黄疸者,可加黄柏、茵陈、田基黄以利湿清热退黄;若舌质紫黯见瘀点瘀斑者,
加丹参、当归以活血化瘀。若兼有阴虚之象者可予麦冬、石斛以健脾养阴。临证时,必须始终把握
肝失疏泄这一根本病机,同时明辨兼夹症状,随证加减,不可拘泥。
2.过敏性结肠炎
王某,男,47岁,2009年6月12日初诊,主诉:腹痛腹泻反复发作5年余。患者腹痛腹泻反
复发作,每因情绪激动时症状加重,腹泻,日行3.8次,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纳可、眠欠安,多
梦,舌质淡红,舌苔薄白略腻,脉弦滑。肠镜检查示:过敏性结肠炎。四逆散和痛泻药方加减,处
皮309。7剂,水煎400ml,晨起及晚间睡前温服,每日l剂。复诊:药后腹痛腹泻均较前减轻。原
方续服7剂。三诊:腹痛腹泻基本消失,矢气较多、大便偏稀,舌淡红苔卜白,脉弦滑。服下方2
..——839.....
复发。
按:本病据其临床表现当属于祖国医学“泄泻”范畴,起病多因肝气不舒,横逆犯脾,脾失健运,
水谷下趋而致。因肝与脾的关系极为密切,在生理上,肝木疏土,有助土之运化;脾土营木,能为
木疏泄之。在病理上,肝气郁滞可乘侮脾土,脾虚不运,肝气最易乘虚犯之。故可用四逆散合痛泻
药方以治之。方中诸药共用以起到疏肝健脾、理气止泻的作用。临证之时如有气血瘀滞之象可加川
芎、香附,即取柴胡疏肝散之疏肝行气、活血止痛;出血者可加三七、白及等止血之品;夹湿热之
象者可加黄柏、椿根白皮等清热燥湿之品;局部不典型增生者可加莪术、白花蛇舌草以祛瘀解毒,
以防止癌变。
3.反流性胃炎
刘某,女,42岁,2009年6月20日初诊,主诉:烧心3月余。患者3月前因饮食不慎及情绪
激动后出现烧心,餐后尤甚,偶反酸,口苦,嗳气,纳少,眠可,舌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细。胃
镜检查示:反流性胃炎伴糜烂。处方:柴胡129、枳实129、白芍l耗、栀子99、旋覆花129、竹茹
温服,每日l剂,并嘱忌过饱,忌食辛辣油腻。复诊:药后诸症皆减,食纳渐增。原方续服7剂。
三诊:烧心,嗳气皆消失,舌淡红苔卜白,脉弦细。嘱服下方l周后复查。方药:柴胡99、枳壳99、
患者复查电子胃镜显示正常胃粘膜像,未见炎症改变。随访半年病情未复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