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幼祺教授运用温胆汤治疗儿科疾病经验.pdfVIP

董幼祺教授运用温胆汤治疗儿科疾病经验.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部分名医经验 按:d,JL脾常虚,而营卫主一身之气血,脾胃虚弱则营卫不和,营卫不和则又影响脾胃之气机,二 者在临床上互为因果,故调和营卫者,之所以调和胃气也。该患儿纳少厌食,形体消瘦,面色不华, 为脾胃虚弱,营卫不和之证。故以桂枝汤和营,麦芽、茯苓、陈皮、山楂健脾消运。二诊时,胃气苏醒, 纳谷稍动,但脾虚运化不足,则见食后嗳气较多,加用苏梗、莱菔子宽胸理气消胀:陈皮、麦芽运脾和 胃。5剂后脾胃得运,营卫得和,则纳谷已动,形神转佳。 4.汗证 《伤寒论》“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 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3)”“汗”是营阴的一部分,汗出自然损伤营阴,营 阴亏虚。但导致汗出的原因,并非“热逼津液外泄”,而是“卫气不共荣气谐和”,即卫气不能固护营阴。 而之所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实质上是卫气亏虚。 故临床因营卫不和,自汗寝汗者,可用桂枝汤。若汗多淋漓者,可加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之类; 若腠理气虚,动即汗出,可必桂枝汤、玉屏风散复合用之:卫虚阳弱,舌淡漏汗者,加附子、龙骨、牡蛎。 例:徐料,男,3岁,2010年11月lO日初诊。患儿素体易汗,两月前感邪后汗出更甚,寐则汗出, 动则汗湿衣衫,面色欠华,夜眠易醒,纳谷尚可,二便尚调,舌淡苔薄白。此属营卫不和,腠理不固所 致,调和营卫,固表敛汗。 4剂。 二诊:家长诉汗出已明显减少,夜眠加深,不易惊醒,惟活动后仍有汗出。上方加黄芪129。5剂 后而愈。 按:此例汗出之症,系营卫失和,肌表不固之证。因卫气不能统摄汗液,失其正常开合功能,故见 时时汗出。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固表摄外,加太子参增强健脾之功,浮小麦、煅龙牡等加强收敛固摄之 力。药既对症,故4剂见功,二诊加用黄芪益气固表,5剂后而愈。 三、结语 《伤寒本论》日:“此方(桂枝汤)立法,从脾胃以达营卫,周行一身,融表里,调阴阳,和气血,通经 脉,非攻伐,非补助,而能使室者通,逆者顺,格者和。是故无论外感内伤,皆可取法以治之”。所以 桂枝汤既可用于表虚证,又可治疗营卫不和所致的多种疾病,顾护卫阳,燮理营阴,阴阳营卫并调矣。 小儿体禀阴阳两稚,易见阳气不振,阴阳不调。当此之时,舍桂枝汤而无适当之方。 董幼祺教授运用温胆汤治疗儿科疾病经验 沈达 宁波市鄞州区鄞江中心卫生院 摘要:温胆汤为治痰之名方,为众多医家所推崇,其理法病机及临床运用,历代多有论述和发展。 董幼祺教授以其深厚之岐黄学识和渊源之家学功底,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色,临症运用温胆汤加减, 效果显著。 120 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加11年名老中医治疗(儿科)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学术论文汇编 关键词:董幼祺温胆汤经验医案 董幼祺教授系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 工作指导老师,著名董氏儿科第五代传人。董老善于运用古方验方治疗小儿内科疑难杂症,中医理 论功底深厚。在辨治上有独到见解。温胆汤为治痰之要方,已被列为中医十大名方之一。其病机用 药,历代医家多有论述。我有幸随师侍诊学习,临证常见老师以温胆汤加减治疗各种d,JI,内科杂症, 效果甚佳.受益匪浅。现择病案一二,以彰其效。 l温胆汤源流及病机 据史书载温胆汤出自南北朝名医姚僧垣的《集验方》(已佚),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记载: “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 两,甘草炙一两。…‘胆寒”即胆气不足也。《素问》日:“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凡十一藏取决于 胆也”。胆气不足,心不藏神,则可见胆怯易似悸不寐。故方中熏用生姜,合橘皮、半夏,辛通温 散,升发阳气,使胆气得舒,少阳之气条达。至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所载温胆汤由半夏、 竹茹、枳实各二两,陈皮三两,炙甘草一两,茯苓一两半,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组成。主治“心胆虚怯, 触事易惊,梦寐不祥,或异象感惑,遂致心惊胆摄,气郁生涎,涎与气抟,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 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将温胆汤病机从“胆虚寒”扩展为“胆郁痰阻”, 其主治病证由“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扩展为“气郁生涎,涎与气搏”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