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火力-规范化研究的初探.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4950.593 0.347 0.2990.399 0.099贯众0.200 0.596O.149荆芥0.199 0.146槐米O.150 0.490 0.401 0.398 0.2980.4000.348上表结果可以看出,标准炭吸附 0.373 0.298茜草o.149 0.5440.296蒲黄0.323 力最大。因此制定每昧炭药吸附力的范围,可以作为“炒炭存性”的控制指标。这一方法简便,定量准确, 可操作性强。 乌梅及乌梅炭的质量标准研究是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对乌梅炭的质量标准研究,毛教授 采用了色素吸附法对乌梅炭“炒炭存性”进行了验证【6],。综合各指标考察,结果表明:吸附力最大者, 达到“存性”。毛维伦教授在炭药的质量标准的研究中,采用了多方法的综合应用,药材不同方法有所 不同,且首创了吸附力作为炭药质量控制指标之一的方法,这一方法的发现对炭药质量标准研究有极其 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l】毛维伦、许腊英、张黎等,茜草炭药质量标准初探,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6),376 【21毛维伦、许腊英、陈曙等,5种炭药存性标准的薄层研究,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1,3(1),41 【3】毛维伦、许腊英、郑光明等,炭药的炮制工艺改进及质量标准初探,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0,2(4),47 (41毛维伦、许腊英、骆小梅等,牡丹皮炭的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时珍国医国药,1999,10(11)841 【5】许腊英、毛维伦、赖先银,控制“炒炭存性”标准的色素吸附方法的建立与应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6), 323—325 【6】许腊英、裴彩云、毛维伦等,乌梅及乌梅炭质量标准的研究,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5),280—281。 中药炮制“火力”规范化研究的初探 吴纯洁1,宋民宪2,蒲旭峰3,黄勤挽1(1戚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2; 2.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都610015:3戚都市药品检验所,成都610062) 长期以来,对中药饮片炮制过程中“火力”等级的判定主要依靠传统经验,实际运用当中必然会出现 偏颇,并且重现性差,传承困难,随着富有经验的老药工人数逐渐减少,这种传统经验方法判定有着失 传的倾向。 目前,中药饮片实施批准文号管理,企业实施GMP认证与改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 《提高国家药品标准行动计划》中提出了中药饮片国家标准建立的基础计划,以及国家“十五”科技攻关 立题开展对80味中药饮片的炮制规范化研究等工作,都涉及到规范炮制“火力”工艺及参数的共性问题, 但至今研究无突破性进展。 1中药炮制“火力”的演变 1.1“火力”的发展中药炮制对中医临床疗效有着直接影响,历代医药学家都非常重视。明代医祖陈嘉 谟在其所著的《本草蒙筌》一书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 说明了“火候”(炮制的程度)的重要性。如何炮制适中,达到质量标准,充分发挥药物效能,关键技术 之一就是控制好“火力”,即火的大小。但“火力”的把握及判断,历代均有文献记载。传统炮制理论“火 力”系炒炙药物用火的大小,由于受到历史条件及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对炮制工艺参数的表述都 是经验性,涉及到文、中、武火,其标准为:武者,火力较猛,烧至锅底微红或不红,滴水立化,饮片 投锅后急炒,能在短时间内使表面部分炭化。中火、文火者,火力不猛,锅底不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又分为微火、文火、中火、武火和猛火。猛火火力最大,武火次之;中火较武火稍弱,火苗只顶到锅底: 文火火苗距离锅底约三分左右;微火较文火更弱;炭灰的余火又谓之塘火。麸炒时投入药物,需麸皮炒 至“冒烟”:清炒需“锅烫”:炙药需“热锅”;锻“红透”等表述。 火力的源头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从最初草木、木炭、煤、天然气到电的变化,同时炮制 的设备、加热方式及传热方式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但是“火力”的判断进展不大,可见研究难度也较大。 1.2法规的界定各版药典及新修定的2005版药典(征求意见稿)的炮制通则中,对“火力”以及分类 的界定也只是依据传统的经验来判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