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新构想
1.入画——导之入境
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好的作品都有优美的艺术境界。王国维说:“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人间词话》),境界就是作者描绘的,包含深意的艺术形象,它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不仅诗、词中有境界,小说、散文、戏剧中也有。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当我们随着作者的文笔领略《沁园春?长沙》里的湘江秋色;《海燕》中海燕在乌云压着的大海上搏风击浪的雄姿;《荔枝蜜》中碧海似的荔枝树,满野嗡嗡嘤嘤、忙着采蜜的蜜蜂;《荷塘月色》中清幽寂静之夜出现的流水一般的月光,绰约多姿、清香四溢的荷花;《果树园》中喧噪的鸟雀、乱闯的甲虫、浓密的树叶、累累硕果、闪光的露珠、金色的彩霞、翻身农民爽朗的笑声……这样的境界在我们的心中能不产生审美情感?
当我们欣赏《长江三峡》中长江三峡各具特色的美丽画面时,能不为作者抒发的催人奋发的宽阔胸怀而动情吗?看到《窦娥冤》中窦娥蒙冤受屈被绑赴刑场与婆婆诀别的悲壮画面,听到她那怨天恨地的呼号,谁不洒一掬同情之泪?读着《屈原》中的“雷电颂”,其间那无比高昂的战斗激情、火一般的语言、雷霆万钧的磅礴气势,谁又不为之心动?玩味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写的《春望》,只要深入作品的境界,谁不为诗人那种爱国、伤时、忧民、思家的真挚情感而震动心扉?……且不说这些,即使吟诵像《一月的哀思》那样令人悲痛的诗篇,我们也能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对敬爱的周总理寄以深切的悼念,从“江水沉凝,青山肃立,万木俯首,星月不移”的肃穆悲壮的境界中受到情感美的教育。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绘声绘色地描摹出作品的境界,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陶醉其间,使之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必然能产生“豁人耳目”的美感,从而自然受到情感的熏染。
2.入情——动之以情
就是要用作品中的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情感是作品的生命。“情者文之经”、“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文心雕龙》)凡是感人的作品中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法国文学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所以能使人爱读或流传不衰,不仅因其语言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入情”,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
如教材展示了《大堰河》的母子情、《背影》的父子情、《王贵与李香香》的夫妻情、《藤野先生》的师生情、《一面》的战友情;歌颂了《满江红》中岳飞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报国之情,《过零丁洋》中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救国之情,《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效国之情,《与妻书》中林觉民的“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殉国之情;《革命烈士诗三首》中李大钊、恽代英等革命先烈的为谋求祖国的自由和解放的爱国之情;表达了《雷雨》(第二幕第三场》)中作者对周朴园的虚伪、凶狠、随机应变的丑恶灵魂的厌恶之情,《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对反动派屠杀革命青年的无比愤慨之情,《皇帝的新装》中作者对皇帝的腐朽愚蠢、虚伪自私的讽刺之情,《纪念白求恩》中作者对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的赞扬和崇敬之情,《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中作者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讴歌之情,《两棵奇树》中作者对“舍己为人受人敬,劳动人民创财富”的赞美之情,《出师表》中诸葛亮对蜀汉政权的赤诚忠贞之情,对先主刘备的怀念景仰之情,对贤臣的爱慕渴求之情,对小人的鄙视厌恶之情,等等。可以说,课文、教材提供的是丰富饱满、叠彩纷呈的情感海洋。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把教材中表达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使其获得充分的美感享受的同时,让其“沁人心脾”,仿佛灵魂已被引进美妙无比的“天国”似的,从而不知不觉地受到熏染陶冶。
3.入理——寓情于理
就是要用作品中蕴含的哲理启发学生,感染学生。作品主要是抒情言志,而不注重说理。
以理取胜,就违背了形象思维的规律。“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即事以寓情。”(《论文偶记》)作品中的“理”,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凝聚于画意、诗情之中的。小中见大,言近旨远,通过活生生的画面、具体的事物,说明深刻的道理、重大的主题。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入理”,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途径。
如何其芳在《生活是多么广阔》中对热气腾腾的色彩斑斓的生活画面的描绘,其实是为了揭示“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又多么芬芳。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的伟大真理;叶圣陶在《古代英雄的石像》中对那位“一阔脸就变”、最终倒台的石像的刻画,旨在说明在社会生活中那种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英雄”由于脱离群众,最终必然要倒台的道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