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宋的经世致用思想.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南宋的经世致用思想.pdf

星丑 料研 究 口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王雅克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孙 斌 摘 要 熙宁变法是宋代历史上一场极为重要的改革运动。南宋著名学者陆九渊写有 荆《国王文公祠堂记》一文,专门讨论熙宁 变法的利弊。《朱子语类》等相关史料中也记载了朱熹对熙宁变法所持的观点。二人对熙宁变法的必要性均持肯定看 法,对王安石本人也都做了极大的肯定。同时也指 出了熙宁变法失败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 《荆国王文公祠堂记》 经世致用思想 中图分类号 G275.1 文献标识码 A 一 、朱熹、陆九渊与 荆《国王文公祠堂记》 以,在他看来,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由于本末不辨所致 :“荆公英才 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陆九渊就王安石及熙宁变法写了 荆《 盖世,平 日所学,未尝不以尧舜为标的。及遭逢神庙,君臣议论,未尝 国王文公祠堂记》一文。文中,陆九渊高度评价了王安石的品德:“英 不以尧舜相期。其学不造本原,而悉精毕力于其末,故至于败。”[11 特迈往,不屑于流俗,声色利达之习,介然无毫毛得以人于其心,洁 朱熹同陆九渊一样,对王安石及其所领导的熙宁变法给予一定 白之操,寒于冰霜,公之质也。扫俗学之凡陋,振弊法之因循,道术必 程度的肯定:介“甫之见毕竟高于世俗之儒”,甚至称颂 “王介甫为 为孔孟,勋绩必为伊周,公之志也。’![1g3同时,对于熙宁变法进行了 相,亦是不世出之资”2[13046,意即他为少有天才。而对熙宁变法的失 这样的评价:“熙宁之政 ,粹于是矣。……熙宁排公者,大抵极诋訾之 误,朱熹首先归结为王安石的用人不当:“近世王介甫,……其政事 言,而不折之以至理。平者未一二,而激者居八九。上不足以取信于 欲与尧舜三代争衡。然所用者尽是小人,聚天下轻薄无赖小人作一 裕陵,下不足以解公之弊,反以固其意,成其事,新法之罪,诸君子固 处,以至遗祸至今。” 他还指出:“神宗后来不用荆公……事皆自 分之矣。”91233陆九渊的看法相对客观,难能可贵。 做,只是用一等庸人备左右趋承耳。” 再进一步,则归结为 “只缘 陆九渊不仅在这篇祠堂记当中指出了王安石变法失败是由于 学术不正当,遂误天下”2[13en6。“欲振而起之,但变之不得其中尔。”2[]3070 “凡事归之法度”“不造其本而从事其末,国不可得而治矣”,而且在 在朱熹看来,事功要建立在正心诚意基础之上,即内圣到外王,而不 与门人的讲学中,也提到王安石变法的必要性 ,进而分析王安石变 是单纯建立事功,以求功利:“熹常谓天下万事有大根本,而每事之 法失败是由于 “本原皆不能格物”,所以“学者先要穷理”:“介甫慕尧 中又各有要切处。所谓大根本者,固无出于人主之心术,而所谓要切 舜三代之名,不曾踏得实处,故所成就者,王不成,霸不就。本原皆因 处者,则必大本既立然后可推而见也。……然未有大本不立而可以 不能格物,模索形似,便以为尧舜三代如此而已。所以学者先要穷 与此者,此古之欲平天下者所以汲汲于正心诚意以立其本也。”3[2s“ 理。”[11442陆九渊此言不外乎说,变法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变法 我们可以看到,在熙宁变法的问题上,在经世致用的思想上,朱 是有前提、有途径、有先后顺序的。先“要穷理”,这样才算得上是 “踏 陆二人的主要观点基本相同。他们对王安石从品行到治学,再到其 得实处”:“学者问:荆‘门之政何先?’对日:必‘也正人心乎。”’[11425所 所领导的熙宁变法,肯定多于否定,并且指出了王安石变法没有达 l之 jo 本的庄园经济已经解体,地方割据形成,政局不稳,国家所得赋税不 二、“争贡事件”的原因 多,只能依靠富者支持。最后幕府政权彻底旁落,已经落到实力庞大 1.明政府软弱无能,对 日本实行怀柔政策造成的严重后果。首 的大武士手中,因此,对明的贸易出现了多个队伍,改变了以前的单 一 先,明朝对 日本贸易团有着丰厚的赏赐。日本贸易团可以通过贸易, 队伍贸易,多种政治力量的冲突使 “争贡事件”的发生有了可能。 由较少的东西,换取巨额利润,大大降低了明朝的经济能力。其次,

文档评论(0)

我才是小泥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