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诗词中的“清凉世界”及思想根源
苏轼诗词中常常营造出清凉境界,透露出一股清冷之气。笔者通过总结其中与“清凉”有关的诗词,发现其思想根源实际发脉于佛禅思想中的“清凉世界”典故。
苏轼提及“清凉”的诗句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一、清凉环境——多与其贬谪生活有关
如苏轼在黄州时所作的《鹧鸪天》:“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直接化用了唐代李涉的“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题鹤林寺僧舍》)可见在苏轼看来,谪居生活是闲散冷清的,这与官场的繁忙热闹形成了鲜明对比,给人以冷清之感。
二、清凉心境
如苏轼其同时期所作的《念奴娇中秋》:“凭空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可见,面对当时的政治打击和清贫生活的双重压力,苏轼并没有陷入苦恼沮丧的泥潭,而是及时调整心态,保持着安之若素、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
三、“清凉”概念
除了上面以“清凉”形容谪居生活的环境和心境以外,苏轼的诗句中还有直接涉及佛学中的“清凉”概念。
如《赠上天竺辩才师》:“南北一山门,上下两天竺。中有老法师,瘦长如鹳鹄。不知修何行,碧眼照山谷。见之自清凉,洗尽烦恼毒。坐令一都会,男女礼白足。我有长头儿,角颊峙犀玉。四岁不知行,抱负烦背腹。师来为摩顶,起走趁奔鹿。乃知戒律中,妙用谢羁束。何必言《法华》,佯狂啖鱼肉。”这里苏轼借用佛经中常用的“清凉”典故来比喻得道高僧能帮人解除烦恼困扰的智慧。
由此可以推知,无论是清凉环境还是清凉心境,实际都根源于苏轼的佛学思想。苏轼自幼接触佛学,对于佛典自然十分熟悉。在其成年后经历了仕途的种种磨难后,自然会借助佛学来寻求心灵的解脱,而此时常在佛经中被描绘的清凉世界,便不失为一个可以使苏轼在宦海浮沉中的疲惫心灵得到慰藉的理想乐土。
佛经中所说的“清凉”,主要是与世俗的烦恼相对照的。佛家认为烦恼是热毒,是由于过多的欲望和杂念所造成的,而佛法正可以解热恼,使人如入清凉世界。如《正法念处经》: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所谓珠宝。此有八种功德具足。谓夜闇中作善光明。如秋满月远离云翳。如是珠宝能于闇中光明遍照。满百由旬。复于昼时日热可患。放冷光明。除热清凉。如是珠宝第一功德。……不诳不谄。不热恼他。一切见者清凉爱念。
又如《大宝积经》:
舍利子,譬如极炎热时。于日后分有一丈夫。热所逼故奔趣克河。投于水中沐浴身体。热乏既息清凉悦乐。
佛经智慧地将人在生理上对温度的凉爽感觉引申为心理上对烦恼的超脱境界,十分形象贴切。在佛经中,为了表现佛法的精妙神奇,清凉世界常常被描绘成如同基督教中的天堂一般完美。如《正法念处经》提到“天王”居住地之一就叫“清凉池”:
此清凉池。清净庄严。甚为奇妙。于如是等。功德华池。心常爱乐。喜岸天子。与诸天女娱乐受乐。不可譬喻。自在游戏。天女围绕。受第一乐。行食自在。于华池岸。及行异处。身无疲极。心常悦乐。第一具足。歌舞戏笑。音常不绝。天女围绕。念身心乐。清净无垢。增长成就。
总结了一下佛经中的“清凉”的含义,主要有三个方面:
1.快乐(佛语常作“欢喜”)
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如是一切。普遍虚空。以为庄严。周遍十方一切世界诸佛道场。而为供养。普令众生皆生欢喜。除烦恼热。得清凉乐。如是示现。充满十方。”可见佛家认为,烦恼心垢是“热毒”,消除了“热毒”,就会在“清凉世界”中感到快乐欢喜。
2.智慧(佛语常作“光明”)
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善男子,如白■檀。若以涂身。悉能除灭一切热恼。令其身心普得清凉。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香亦复如是,发一切智。普熏身心。能除一切虚妄分别贪嗔痴等诸惑热恼。令其具足智慧清凉。”可见,消除烦恼借助的充满光明智慧的“清凉言辞”,清凉代表着一种理性与智慧。
3.超脱(佛语常作“涅槃”)
如唐代玄奘译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由菩提道令诸有情毕竟解脱生死众苦。证得常乐清凉涅磐。”可见,摆脱俗世烦恼而达到的最高境界是“涅槃”,即超凡脱俗,飞升到“真解脱”的“清凉世界”。
可见苏轼的“清凉”观正是借用佛家智慧,超脱现实痛苦,达到快乐自适。苏轼的聪明之处就在于能将佛经中清凉世界化为自己创作中的清凉境界和生活中用来超脱现实的清凉心境,在人生的顺境与逆境的更迭中培养出一种冷静从容的人生态度。
尔时如来于大众中坐师子座。以清净智转妙法轮。降伏魔怨世法不染。无有惊怖如师子王。如清净池。亦如大海。如妙高山。如日光耀。如月清凉。
是名菩萨能广发起大法云雨。善男子,云何菩萨能得除灭一切有情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员工心态培训ppt课件.pptx VIP
- 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及进展.ppt VIP
- 202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招聘笔试预测试题及答案.doc VIP
- 料账管理课件.pptx VIP
- 能量密度指数(EII)计算方法.ppt VIP
- 红十字校本课程教学设计.docx VIP
- (正式版)Y-S-T 1700-2024 银矿采选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docx VIP
- 202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招聘笔试专项练习含答案.doc VIP
- TCECA-G 0344—2025《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pdf VIP
- 第2课 春秋战国的历史巨变课件(共41张PPT)-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5)中国历史全一册(含音频+视频).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