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核沙糖桔SM-6涂膜保鲜条件的研究.pdf
2010年8月 广西轻工业
第8期(总第141期) GUANGXIJOURNALOFLIGHTINDUSTRY食品与生物
无核沙糖桔SM一6涂膜保鲜条件的研究
陈月玲
(广东省肇庆市农业学校,广东肇庆526070)
【摘 要】
时。筘藏效果最好,好果率最高,失重率和腐果率较低,风味色泽较好。该保鲜剂能显著抑制呼吸代谢,延缓沙糖桔的生理衰老,延长
站藏寿命和提高果品质量。
【关键词】 沙糖桔sM一6保鲜荆;生物保鲜;保鲜效果
【中图分类号】$6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73(2010)08—20—02
沙糖桔原名十月桔,是广东柑桔主栽品种之一,因其昧甜 将SM一6保鲜剂稀释1—3倍,为涂膜I;将SM一6保鲜剂
如沙糖故名,又名冰糖桔,其中无核沙糖桔是柑桔的更新换代 稀释4—6倍,为涂膜II;将SM一6保鲜剂稀释8—10倍,为涂膜
品种,是所有柑桔类品种中的“一枝独秀”。一般成熟期是 III。
11—12月,沙糖桔果皮薄而脆、含水含糖量高,采后极易受机械2.3.2对沙糖桔涂膜
损伤和病原微生物浸染而腐烂。多年来,柑桔的防腐保鲜主要 分别将配置好的涂膜溶液浸果0.5—2分钟,晾干,置于试验
依赖化学杀菌剂,如多菌灵、托布津和抑霉哇、特克多等。但由 条件下贮藏,贮藏130天评估色泽、硬度情况,并测定失水率、
于杀菌剂的长期、大量使用,抗药性问题日渐突出,食品卫生、 含糖量和含酸量的变化。
环境污染问题也在国内、外引起了高度重视。本研究以无核沙 2.3.3筘藏操作要点
糖桔为材料,探讨SM一6生物膜水果保鲜剂对沙糖桔贮藏效 (1)采果选果。室内贮藏的柑桔,要选用晚熟品种,在晴天
果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中提高采后沙糖桔的好果率以及保持果 或阴天无露水时采摘八至九成熟的果实,果蒂剪平。24小时内
实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 剔除病、虫、伤、劣果和无蒂果。
(2)预贮发汗。将挑选好的果实放人阴凉通风干净的室内
1保鲜原理 (堆果不超过3层)预贮3—5天,任其发汗散热、蒸发少量水分,
涂膜保鲜是水果保鲜方法之一。水果涂膜后,表面被一层 待保鲜处理。
极薄的高分子膜包裹着,从而抑制了水果的气体交换,降低了 (3)涂膜。当日剔除残果、次果,预贮发汗后进行不同浓度
呼吸速率,延缓了水果的采后生理代谢,同时也可减少水分蒸 的涂膜处理,要使膜涂布均匀、完整,在自然气流中晾干,使果
面形成—层透明光亮的保护膜。
发,保持果实鲜度,还能抵御微生物的浸染fll。SM一6水果保鲜
剂是由动植物体天然组分作原料并经特殊工艺生产出来的,是 (4)容器处理。用竹篓、柳筐、木箱、水缸等作容器时,要洗
一种无毒、高效、价廉的新型保鲜剂,它成功地应用草莓、西红 净、消毒、晾干后,内衬垫一张牛皮纸或无毒薄膜,再盛装果实。
柿日、猕猴桃等品种保鲜,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防腐性IZl。 (5)库房消毒。在柑桔人库前7天,将贮藏室清扫干净,并
本文采用SM一6水果保鲜剂对无核沙糖桔进行涂膜试验, 用硫磺艾叶合剂熏蒸消毒,要求室内阴凉通气、门窗关启方便。
以探索一种既能保持水分,又能抑制营养物质消耗和病菌浸染 地面平整干燥,以免滋生病毒,造成烂果。
的贮藏方法。 (6)贮藏管理。柑桔入库后,一是注重凋节温度和湿度。二
是勤检查,每隔15—30天抽查果实一次,发现烂果及时处理,
2材料与方法 以免病害漫延。三是防冻,遇冻害天气,容器加盖,或用薄膜履
2.1主要原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