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亲与电极的构置及其电化学研究.pdfVIP

生物亲与电极的构置及其电化学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l世纪电分析化学 生物亲和电极的构置及其电化学研究 罗国安 王宗花 李清文 高宏 刘军 (清华大学化学系分析中心,北京,100084) 生物亲和电极可改善生物分子在电极界面的有序分布与活性的保持,是研究生物分子 电荷传递行为的有效场所。引入一些新的途径来构置生物亲和性电极界面并应用于生物电 化学的研究领域,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生物分子的结构特性与生物功能间的关系,而 且对于丰富化学修饰电极技术与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对进一步开发仿生器件也具有重要意 义。所谓生物亲和电极,就是指能够以生物分子间特异、专一的相互作用为基础,采取多 种途径构置电极界面并应用于生物分子的分析(定性、定量、直接电化学等)。 我们生物电化学研究室近几年在生物亲和电极的构置及其电化学研究方面作了如下 一些工作: 一、立足以溶胶一凝胶过程、纳米材料和自组装薄膜等技术对电极界面进行了改性, 并对电极界面的性质及其对生物分子的兼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 以硅酸乙酯为前驱体,葡萄糖氧化酶为生物分子模型,考察了反应参数对固定化酶分 子活性维持的影响。由溶胶凝胶技术制各的HRP酶电极对H20:可呈现较高的催化活性。溶 胶凝胶技术可成为固定生物分子及构置酶电极的~种有效途径。 首次将纳米材料用于对电极表面的修饰。研究表明纳米材料特有的结构与物化性质 也赋予了电极多种特殊的功能。一些过渡金属的纳米氧化物电极可对H+具有一定的选择 性响应能力,在新型固体pH电极的开发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由于颗粒界面大量 表面基团的存在,纳米Ti如电极改变了抗坏血酸的氧化还原行为,在~定程度上实现抗坏 血酸和多巴胺的同时检测。此外,由于材料本身较高的生物兼容性和负载能力,还可发展 成为生物分子固定化及生化分析良好的工作平台。 考察了半胱氨酸分子在金电极表面的自组装行为特点,并在此工作基础上,制备了 生物活性较高的肠毒素抗体电极。研究表明自组装抗体电极的制备为循环伏安技术和交流 阻抗技术用于无标记免疫反应的监测提供了条件。 利用功能化的电极表面,研究了一些氧化还原蛋白的直接电化学过程,根据蛋白质 分子在不同电极界面行为上的差异探讨了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与其传递性能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DNA自组装电极光电行为的研究,发展了一种监测DNA杂交过程的新方法一 光电化学技术。通过电化学技术并结合光谱技术对多巴胺、硫堇与DN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的研究,表明硫堇及多巴胺分子可成为电化学法监测DNA及DNA杂交过程良好的分子探针。 在cu离予的诱导下,多巴胺可对DNA分子具有剪切作用。 二、立足采用自组装技术对电极界面进行改性,分别在不同载体上构置了自组装磷 脂双层膜电极、自组装混合双层膜电极、DNA自组装金电极和自组装硫醇单层膜电极,并 对改性后电极界面的性质、及其对生物分子的兼容性和对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模拟进行了 系统的研究。 第八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在不锈钢电极表面制各了自组装磷脂双层膜,利用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技术考察了 电子介体对其电化学性质的影响。首次分析了不同频率下膜电容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结 合其结构特征对该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首次在ITO导电玻璃表面制各了自组装磷脂双层 膜和经c。修饰的自组装磷脂双层膜,呈现出特殊的光电转换行为,发现掺杂了cso可促进 光电转换效率。 通过在自组装硫醇单层膜基底上引入一层磷脂分子制备了自组装混合双层膜,并采 用两种技术一电化学阻抗谱和交流伏安对混合双层膜表面的电子传递行为进行了表征。以 该混合双层膜为模型,用交流伏安技术跟踪了生物膜与插膜毒素的相互作用过程。作用后 的电化学检测结果显示毒素可在膜表面形成孔洞,加速离子的跨膜传递,降低膜的绝缘性 能。 在金电极表面制备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硫醇分子自组装单层膜,并利用表面增强拉曼 光谱、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技术对它们进行了表征和比较。 三、立足以纳米材料、自组装技术、镶嵌技术对电极表面进行了改性,分别在不同 的载体上构置了对神经递质具有特殊识别作用的电极、抗体电极、酶电极,并应用于生物 分子的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利用纳米sn0:嵌入石墨电极对神经递质多巴胺进行了分离测定。Nafion--纳米Sn02 嵌入石墨电极对No分子具有特殊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