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林学会木材科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木材苯酚碳素纤维材料的研究
马晓军“2,赵广杰2
(1.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22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
摘要:本文以术材液化和现代纳米纺丝技术为基础,介绍了木材苯酚液化产物制备碳索纤维材料的构思、技术路线和存
在的问题,为解决术材纳米、微米材料的制各开拓了新思路。
关键词:木材液化碳素纤维材料纳米纤维
on CarbonFibrousMaterial
Study
Wood-·phenol
Ma Zhao
Xiaojunl Guangjie2
Abstract:.Onthebaseofwood and theoretic routeandthemain
liquefaction ideas,technical
nano-spinningtechnique,the problems
eadxm Inthis
ofwood fibrousmaterials wereintroduced will
preparedbyusingwood-phenolliquefactionproduct paper,which
anew forthe ofwood-materialswithnano-micronscale.
developpathwaypreparation
fibrous
Keywords:Woodliquefaction;Carbonmaterial;Nano=fibers
l引言
碳素纤维材料具有高拉伸强度、高拉伸模量、低密度、耐高温、抗烧蚀、耐腐蚀、低热膨胀、自润
滑和生体相容性好等特殊性能,是理想的耐烧蚀、结构和功能性复合材料组元,已成为开发各种复合材
料不可缺少的原料…。目前,世界碳素纤维材料的原料主要依赖聚丙烯晴(PAN)和石油精制残渣沥青以
及煤焦油。但是,随着化石资源的日趋枯竭,以及能耗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等因素,寻找新的碳素纤维原
材料已迫不及待’“。
术材是天然可再生资源,其主要成分含有大量以羟基为代表的活性基团,是一种丰富的潜在化工原材
料。由于木材难熔难溶,难以通过加热和加压等方式进行加工,因此影响了木材资源的利用和回收【3J。
木材液化技术的研究使木材的加工和应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木材液化技术始于1925年,主要是指在某些有机物或催化剂的存在,以及加压或常压条件下,将木
材转化为液体的热化学过程。通过液化方式可以将固态木材大分子降解成具有反应活性的液态小分子,
从而使木材转化为醇类、可燃性油或其他带有特定官能团的化合物,成为燃料或化工原料被使用。
当前术材液化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酚存在下,以酸为催化剂的中温反应,或无催化剂的升温
液化;另一种为多元醇存在下,以碱为催化剂的木材液化。根据_术材液化方法的不同,产物结构与用途
也不同。木材酚解产物可用于制各酚醛树脂和环氧树脂,醇解产物可用于制备聚氨酯材料I删。
2木材苯酚碳素纤维材料制备思路
术材碳素纤维材料主要常见的有纤维素基碳纤维和木素基碳纤维。由于木材是天然高分子聚合物,
以前纤维素基碳纤维和木素基碳纤维都是通过化学方法将纤维素和术素从木材中分解出来,再制备成碳
素纤维材料。这使得制备工序复杂,生产成本增加,分解中对环境产生污染,而且也使得木材中的其他
第一作者简介:马晓军(19份一),男,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术材液化产物利用。E-maih
话:022址:300222天津科技大学546#
ofInternationalon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