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xx县举全县之力打好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基本情况
xx地处黔北渝南山区交界处,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县内沟壑纵横,喀斯特地貌特征突出,工程性缺水面积大、程度深,水资源极为匮乏。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主基调、主战略,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水利建设成效明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但是,我县水利建设依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饮水问题突出。全县现有农村人口30余万,已通过实施烟水配套、扶贫项目、渴望工程、饮水安全工程建有农村人畜饮水工程658处,解决了近16万人的饮水问题,还有14余万人尚未解决。部分地方由于无水源、长距离引水条件较差,群众通过集蓄雨水进行生产生活,饮水标准低、水量不足、水质不好,存在严重的饮水安全隐患。群众“有水喝、喝干净水”的愿望十分强烈。二是水利设施十分薄弱。全县共有各类水利工程设施1855处,其中蓄水工程356处、引水工程759处、提水工程10处。所有蓄水工程都是小型工程,而且工程数量少、布局不合理、供水能力低。这些工程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完善,管护难度大,年久失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水利基础设施的欠账,已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瓶颈。三是产业水利设施不配套。除烤烟产业实施了烟水项目以外,茶叶、中药材等产业基地基本没有配套修建水利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相关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严重影响了特色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虽然烤烟产业实施了烟水工程,但由于布局不尽合理、管护不够到位,导致部分工程失去调蓄能力,闲置浪费。水利设施不配套,已成为我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短板,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为此,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2013年,县委全会决定举全县之力打好“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兴水利、除水害,为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为如期如实实现“减贫摘帽”、同步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做法
1.深入调查、摸清底数。按照“饮水人口必查、饮水现状必查、群众意愿必查、水源水量必查、工程选址必查”等“五必查”要求,县四家班子领导多次率队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有关部门和乡镇反复论证,通过“村级排查、乡(镇)复查、水利局核查、县级抽查”的方式,用2个月时间先后6次对全县83个村(居)供水情况和水利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并按区域、水利设施类别、水源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归类建档。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亲历亲为,组织对排查出的331处人饮特别困难点饮水解决方案进行“三堂会审”、逐级把关、逐一审查,明确年内全面解决饮水特别困难地方的饮水问题。全县14个乡镇党委书记、镇长进村组、进农户、进田间,查实情、解实困、化实难,亲自召开1716个村民组的群众会,挨家挨户走访、逐个水源调查,哪户人家饮水最困难、哪个水源有多大,水源有无保障,水池建在哪里,管道怎么走,还有无盲区,群众还有那些困难,都弄得一清二楚。组织干部、群众代表深入村组和水源点,全面摸排缺水地区和饮水困难农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无盲区。
2.科学规划、明确目标。科学编制了《xx自治县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规划》、《xx自治县农村人饮三年大会战规划》、《xx自治县骨干水源工程规划》和《xx自治县农业产业供水规划》。召开县委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水利建设工作,讨论通过了《中共xx自治县委关于实施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的决定》,提出了“三个确保”(确保全面解决农村人饮问题,确保全面解决病险水库和小山塘治理问题,确保建成一批重点产业基地和园区供水工程)和“两个力争”(力争新上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力争维修一批年久失修的水利基础设施)的总体目标,计划三年内全面解决14万人的饮水问题,整治小山塘284座,新建小山塘50座,新建提水工程1处;开工建设一批条件成熟的水源工程;实施5座病险水库治理;修建县城及周边工业园区供水工程4处;治理集镇防洪及中小河流4处,为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指明了方向。
3.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从全局着眼,坚持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分类指导。为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县、乡(镇)、村领导率党员干部一村一组查水源、一家一户出政策、一塘一窖定方案,在有可靠水源的地方,集中修建适当数量和规模的蓄水池;在季节性缺水的地方,集中修建大水池,再引导群众合理布局、适当配套修建小水窖;在无水源或季节性缺水严重的区域,通过实施雨水积蓄工程、引水提水工程、地下水开发工程和修建小山塘等多种方式予以解决。设计标准上,按水源情况适度调整水利设施设计标准,无水源地区、季节性缺水地区、水源较稳定地区的蓄水池分别按人均 5立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