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医案》析(续二).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附篇:《针灸大成》研究文集 众医云:不可治矣。工部正郎隗月潭公素善,迎予视其脉虽危绝,而胸尚暖,脐中一块高起如拳大, 是日不宜针刺,不得已,急针气海,更灸至五十壮而苏,其块即散,痛即止。后治痢,痢愈,治嗽血, 以次调理得痊。次年升职方,公问其故。予日:病有标本,治有缓急,若拘于日忌,而不针气海,则 块何由而散?块既消散,则气得以疏通,而痛止脉复矣。正所谓急则治标之意也。公体虽安,饮食 后不可多怒气,以保和其本:否则正气乖而肝气盛,致脾土受克,可计日而复矣。 (按)此案医理杨氏已多有阐述,其所强调者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标本治则的运用。取气海 穴针灸并用,既开导又温行,疏通其气机,温散其积滞,气行血行,则块消痛止,此为急则治标之示 范。二是对针灸禁忌的态度。《针灸大成》卷四有“人神禁忌”一节,杨氏注云急病“不必避也”。 此案即体现了杨氏不拘古说,崇尚实际的学术思想。三是强调病后调护。七情六欲,人之常性, 然妄动过用,不加节制则易损耗正气,引动伏邪,而使向愈之病复发。故病愈后一定要注意调摄保 养。做为医生也应像杨氏那样,不仅要为患者解除病痛,也有责任告诉患者一些相关的预防、养 生、保健知识,如此医家方可称功业完善,病家亦因之受益无穷。(未完待续) 《针灸大成·医案》析(续二) 李永方 尚景盛 指导:郑蕙田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200030) 关键词中国医学文献杨继洲医案 [原文]辛未夏,刑部王念颐公,患咽嗌之疾,似有核上下于其间,此疾在肺膈,岂药饵所能 愈。东皋徐公推予针之,取膻中、气海,下取三里二穴,更灸数十壮,徐徐调之而痊。东皋名医也, 且才高识博,非不能疗,即东垣治妇人伤寒,热入血室,非针莫愈,必俟夫善刺者,刺期门而愈。东 皋之心,即东垣心也,而其德可并称焉。视今之嫉贤妒能者,为何如哉?然妒匪斯今,畴昔然矣。予 曾往磁洲,道经汤阴伏道路旁,有先师扁鹊墓焉,下马拜之。问其故。日:鹊乃河间人也。针术擅 天下,被秦医令李刺死于道路之旁,故名日伏道,实可叹也。有传可考。 [按]此案咽嗌之疾,类似于“梅核气”,自觉咽部有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病机多为痰气交 阻,结于肺膈。因膈膜在胸腔内较深,故药力难以到达病所,针灸治疗当以调畅气机为主,兼以化 痰散结。膻中穴为气之大会,乃调气要穴,义为病变局部取穴:气海穴能培补元气,鼓舞气机升腾, 可通过其所在任脉之联系使治疗作剧矗达咽部:而加用足二里则令人玩味,足三里乃胃经合穴, 治病在肺膈症见咽嗌是何道理?殊不知胃经白头面’卜.行,“从人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其络脉“上 络头项”,“下络喉嗌”,取足三里正是远道循经之法,针灸并用,补气温经,兼以化痰散结,三穴 同用,共奏调气化痰之功,使病渐愈。 , 案中还提到一个令人深思的业医者的道德问题。东皋徐公亦为当时名医,遇有难症即举贤荐 30 附篇:《针灸火成》研究文集 能。杨氏途经扁鹊墓旁特意下马相拜,提倡业医者应摒除“同业相轻”之陋习,以仁德宽厚为处 世之本,这在今天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原文]戊辰岁,给事杨后山公祖乃郎,患疳疾,药日服而人日瘦。同科郑湘溪公,迎予治之。 予日:此子形赢,虽是疳症,而腹内有积块,附于脾胃之旁,若徒治其疳,而不治其块,是不求其本, 而揣其末矣。治之之法,宜先取章门灸针,消散积块,后次第理治脾胃,是小人己除,而君子得行其 道于天下矣。果如其言,而针块中,灸章门,再以蟾蜍丸药兼用之,形体渐盛,疳疾俱痊。 [按]本案系疳证,疳有两种含义:一为“疳者,甘也”,谓其病由于多食所致:二是“疳者,干 也”,是泛指全身消瘦,肌肤干瘪,气血津液不足的临床征象。 本证初起,病情尚轻,仅表现为脾胃不和,运化不健的证候,名日“疳气,,,如进一步脾失健运, 积滞内停,壅滞气机,转为“疳积”,病久则脾脏虚损,津液消亡,导致“干疳”。在治则上处处以 顾护胃气为主,初期应和脾健运,中期宜消积理脾,晚期则应补益气血。 疳证是一种虚实夹杂的慢性疾病,因此正确判断疾病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虚实强弱,邪正盛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