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二语文必修5《说木叶》学案(人教版).doc
9 说木叶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学习重点]
掌握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
二次备课 [文本研读]
1.本文题为“说‘木叶’”,其实就是“说‘树叶’”,“木”与“树”用生物学的概念来说,两者没有区别。为何我们的感党却不同呢?它们分别给我们什么感觉,又是怎样的形象?
树:枝繁叶茂,青翠葱茏,蓬蓬松松--象一位圆润,丰满,婀娜的少女
木:木头木板,干枯,孤单,笔直,黄褐色--象一位铮铮铁汉,象鲁迅
2.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树”与“木”的区别,林庚先生是如何阐释这种区别的?读课文,梳理课文思路。
提示:可剔除课文中的举例与释例部分,提取文章主干(一般是每段的开头与结尾。)
概括一:
(1)以诗文引出“木叶”话题,导出文章,以设悬念。
(2)释“木叶”为“树叶”,同时,对这样单纯的解释产生质疑;并由“木叶”推出“落木”,指出古代诗人们在前人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如此丰富多彩。
(3)承上文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关键在“木”。指出这正是诗歌语言的精妙。
(4)指出“木”自屈原开始就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里;并通过举例加以比较得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5)先提出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再通过论证得出“木”让我们易想起了树干。指出“木叶”与“树叶”的不同,为下文引出“木叶”的第二个艺术特征作张本。
(6)阐释“木”所暗示的颜色性并得出最终结论——“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木叶”是“木”和“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遥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特征。
(7)总结“木叶”与“树叶”,在艺术形象的领域,差别是一字千里。
概括二:
1-3段:“木叶”为诗人所钟爱。
4-6段:“木”被人喜欢的两个原因。
7段:总结
[问题探究]
课文说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成为语言形象的潜在力量,这些潜在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结合起来,就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文中说到的“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有怎样不同的意味?
“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都给人枝繁叶茂,浓阴匝地的感觉;而“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甚至还让人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木叶”是属于风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是属于沉沉的阴天,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而“落叶”,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来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2.第4、5、6段是课文的中心段,文中阐释了“木”在形象上具有哪些艺术特征?
“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其一,“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其二,“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3.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
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恐怕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标题拟为“说‘木叶’”,文章选取古诗中的“木叶”意象作为论题,在结构安排上由引古诗探意蕴,先排除古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从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探寻其含有落叶等因素;最后才触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问题并加以阐释。这样,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丽并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并逐层深入,探幽发微,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读者的阅读心理。“说‘木叶’”的拟题应该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4.课文作者既是一位深谙诗歌妙道的学者,也是一位畅游诗歌海洋的高手,文中大量援引古诗人关于“木叶”的诗句揣摩一下这对于阐发道理起了怎样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引子,可以援引出议论话题;二是例证,可以使得对道理的分析有根有据;三是增强文气,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
[学习小结]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学者,也是诗人。他以深厚的学养与丰富的联想力,对“树”与“木”、“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山东省威海市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主题单元设计:人生百相——叙事类文本人物刻画的方法.doc
- 山东省威海市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主题单元设计:余光中的乡愁情结.doc
- 山东省威海市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主题单元设计:感怀古史中的智勇精魂.doc
- 山东省威海市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主题单元设计:细节出彩,让亲情感人至深.doc
- 山东省威海市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主题单元设计:至爱亲情主题单元设计.doc
- 山东省威海市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主题单元设计:跨越时空的美——感受美、发现美、感悟美.doc
- 山东省威海市2012-2013学年高三语文主题单元设计:丰富生命的行囊——阅读季羡林.doc
- 山东省威海市2012-2013学年高三语文主题单元设计:走近鲁迅及作品.doc
- 山东省威海市2012-2013学年高三语文主题单元设计:轮椅上的思想者.doc
- 山东省威海市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主题单元设计: 那些难以磨灭的浪漫情怀.doc
-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二语文必修5《谈中国诗》学案(人教版).doc
-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二语文必修5《边城》学案(人教版).doc
-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二语文必修5《逍遥游》学案(人教版).doc
-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二语文必修5《陈情表》学案(人教版).doc
-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二语文必修5模块测试题(人教版).doc
-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二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第一方案(人教版).doc
-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二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第二方案(人教版).doc
-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二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测试题(人教版).doc
-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二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第一方案(人教版).doc
-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二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第二方案(人教版).doc
最近下载
- 对光伏发电项目的合理化建议.docx VIP
- 工程管理导论课件P1038.pptx
- 大学军事理论课教程第四章现代战争第三节 机械化战争.ppt
- ppt8 曹一鸣——面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学教一体化研究.pdf VIP
- 【百家讲坛】大隋风云下部(十三)朝廷五贵.docx VIP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课件.pptx VIP
- 2025年度临港新片区文员招聘43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优秀课堂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个人简历表格空白word.doc VIP
- 全新版大学高阶英语:综合教程 第4册 U6习题答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