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珍藏的黄埔军校《联合兵种之指挥与战斗附图》.docVIP

我珍藏的黄埔军校《联合兵种之指挥与战斗附图》.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珍藏的黄埔军校《联合兵种之指挥与战斗附图》   在笔者所收藏黄埔军校教程中,开本最大的当属8开本《联合兵种之指挥与战斗附图》(以下简称《附图》),横27厘米,纵34厘米,精装彩印,计70页。民国二十四(1935)年十二月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成都分校印行。虽然《附图》落款是成都分校,亦未说明版次,但黄埔军校史料佐证是再版,而初版源于南京本校。自黄埔军校迁址南京后,随着世界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现代战斗形式已呈现出诸多变化,传统合同战斗逐渐向联合战斗层次发展, 中央军校便聘请德国顾问对学生进行德式军事教育,且于1933年出版了著名的《联合兵种之指挥与战斗》(32开本)与《联合兵种之指挥与战斗附图》(8开本),两本合成教程为学生之用,因两书开本相差悬殊,携带存放多有不便,经数十年历史变迁,如今已是前者易寻,后者难觅。   《联合兵种之指挥与战斗》专著为吴光杰、刘家?合译,译自德国国防部1921-1923年公布的《联合兵种之指挥与战斗》及1931年德国军校及军队的教本。内容有:指挥及其手段、航空队及军骑兵、搜索及警戒、行军、宿营及露营、遭遇战及攻击动作、追击、战斗中止、阵地攻击、防御、特种情形下之战斗等等。论述了联合兵种作战是指两个以上的军种,按照总的企图和统一计划,在联合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共同进行的作战,是现代化战争条件下的主要作战形式;而合同作战是指以一个军种或兵种为主,由其他军兵种直接配合进行的作战,是机械化战争条件下的主要作战形式。这是完全德国化的讲究集中优势兵力,快速进攻的方法,注重在战斗中发现有利战机并及时扩大战果,掌握战斗主动权。以优胜劣,一举取胜,这并不太适合当时中国军队实情。但其中也有一些思想,如防御战中的持久抵抗思想,保存力量避免硬拼的方法,仍不失为以劣势对抗优势的有效战法,后来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不无参考作用。   该书合译者吴光杰、刘家?都是军事译著家,为我国早期的军事理论教育,作了开创性的工作;此二人分别是黄埔军校、陆军大学的知名教官。吴光杰(1886~1970),字霖泉,安徽肥东人。保定陆军幼年学校、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民国元年(1912年),由陆军部保送德国柏林炮校学习8年,学成回国先后任吴淞陆军军官教导团教育长,黄埔军校编译处处长、训练部总监、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在黄埔军校期间,主讲战术指挥与德国战术等,译著有《德国军事教程》《德国军事调查记》《国防知识》《第二次欧洲大战史》《太平洋大战史》《英汉军语字典》等。刘家?(1884--1946),字仙舫,汉阳人,清末举人。曾读于两湖书院,留学德国习兵工。辛亥起义时回国,曾任施鹤安抚使,湖北军政府军务部军工局长,汉口市政局局长,后任陆军大学教官,其间翻译德、法文军事书籍,为陆军大学等军校编撰教材,译著《德国兵役法》《机动部队指挥》等。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成都分校概述   一、成都分校缘起   1934年秋,川军将领刘湘赴南京与中央政府达成协议:中央政府支持刘湘统一四川军政,并向川军补助饷款械弹;刘湘则同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参谋团入川,指导监督军务。1934年12月19日,蒋介石任命贺国光、杨吉辉为参谋团正副主任,率参谋团一行二百余人启程入川。1935年1月12日,参谋团抵达重庆。   为控制和削弱川军,蒋介石让参谋团着手整顿。首先是缩编,各军师一律按现额缩减1/3,军费一律减发1/3,由此川军各军确立了新编制。1935年8月整编之后,又在峨眉山开办军官训练团,蒋介石自兼团长。川军营长以上军官多被调训,训练中要求各级军官“拥护领袖,复兴民族,忠党爱国”;蒋介石还亲自找旅长以上军官谈话,以示慰勉。同时,为了安置编余军官和局势发展需要,于是年10月,在成都北校场开办“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成都分校”(简称“成分校”),作为转业安置训练,成分校共开办两期。至1938年11月,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迁址成都北校场,成分校即告结束。   二、校本部北校场   明、清时代,成都城内就有东、南、西、北四个校场,供驻军演武操练之需。而北校场地位较其它三个较场重要。北校场,位于成都今青羊区内,原西、北两边靠城墙,东接洛阳路北口,南接江汉路和昆明路北口。沿城边约三十米处有护城河,再外延百米则是锦江支流(即北门大河)。在清末、民初时,其规模尚不算大,直至1935年开办中央军校成都分校始,范围逐步扩张,把古五担山亦划入校址之内,附近五街皆易新名,原苦竹林街改名江汉路,丰豫仓街改名昆明路,观音堂街改名黄埔路,武担山街改名洛阳路,武备街(又名止戈里)改名白下路。   校场本是清代较射演武之所,乡试武闱设此,亦驻军队。满清末年创建新军,先后在北校场办过四川武备学堂、陆军小学、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陆军测绘堂。原川军将领均在此受过军事训练,如刘文辉、邓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