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与研究
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杨秀英刘明放
宁夏卫生学校 邱洪流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5例中,男10例,女6例,男女之比为1.7:1;年龄37~68(平均47)岁,中位年
龄为51岁。其中13例临床表现为渐进性鼻塞,流血涕。1例除鼻塞,流血涕外伴头痛,
而部疼痛及突眼。1例仅表现为流血涕,15例患者鼻腔中均可见到灰褐色,褐色或暗红色
肿物,表面溃破伴有臭味者5例。临床Kadish分期:A期(病灶局限于鼻腔)2例,B期
(病灶局限于鼻腔及一个或多个鼻窦)11例,C期(病灶超越鼻腔或鼻窦,包括累及眼眶,
颅底或颅内,颈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2倒。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1999年收集的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由二
名主治医以上的专科医师重新复习并确诊所有病理玻片或腊块标本。15例中,13例手术治
疗,随后行术后放疗:2例行放疗。所有病例均有明确记录的随防资料。
2结果
使用免疫组化s—100蛋白抗体检测及配合电镜超微结构检测病理标本16例,1例同
为超微结构检测提示纤维肉瘤分化丽被排除在分析组之外,1例术前常规病检为低分化鳞
癌,后被确诊为无色素恶性黑色素瘤。
12例手术治疗均采用鼻侧切开术,1例因为病变累及到同侧上颌窦及眶内而行上领骨
截除术,眶内容剜出术及颈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利用快速冰冻活检,尽量将肿瘤切除干净,
切缘病检无瘤细胞为安全缘。
本文n例术后切缘未见瘤细胞,2例同病变广泛,周围解剖关系复杂,手术难度高,
未达到安全切缘。术后l例出现脑脊液鼻漏。8例手术病人,术后2局均辅以放射治疗,
以60Co为放射源,原发部位剂量40~60GY。2例因有手术禁忌症,故仅行放射治疗,放
射剂量60GY,分次剂量3GY。治疗后局部复发率是73.3%(11/15)。初期治疗到复发出现
的平均时间是18月,时间范围6~42月。4例以病灶局部复发为主要症状,2例颈部转移
为首发症状,局部控制失败后出现肺、肝、骨转移3例,远处转移率为33.3%(5/15)。局
部复发处理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3例行手术切除,部位包括鼻腔复发局部广泛切除,上
颌窦、筛窦切除,1例因出现早期远处转移而未行手术治疗。颈部转移2例行颈清扫术。
复发后治疗无病间期为4~30月,平均14月,有2例生存期超过2年。
3讨论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低,通常不足全部恶黑发病率的1%,其症状又无特异
性,致使在旧文献中的发病率往往难以确定。近来快速发展起来的免疫组化方法(s一100、
一85—
HMB--45等)及电镜超微结构检测使其诊断可靠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对于无色素恶性黑
色素瘤、棱形细胞、粘液性细胞等出现,易与一些肉瘤,低分化癌,淋巴瘤,汗腺肿瘤相
混淆,本文复阅标本,1例因纤维肉瘤误诊为恶黑而排除,1例因术前诊断低分化鳞癌,后
确诊为无色素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手术中通常倡导尽
量做到肿瘤切除干净,彻底,达安全切缘,本文手术方法上配合冰冻活检,也按此原则操
作,但其5年生存率(13.3%),局部复发率(7.3%)没有得到提高,有作者综合分析资料
提出外科切缘阴性并没有带来预期更好的预后。我们认为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低发率
限制了前瞻性研究,发表的回顾性资料其可靠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然而由于获得在鼻腔鼻
窦较宽外科边缘存有很大的困难,必要时考虑功能的保护也是今后值得研究的方向。放疗
或术后辅助放疗方一赢是人们争议和怀疑的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方法,一般认为恶黑细胞对
亚致伤放疗损伤有很大的修复能力,进而导致放疗耐受。通过广泛临床分析研究,Overgaard
et
al提出了治疗应答的可能性取决于分次剂量的大小,为了提高治愈率,1989年以后我们
较常规1.8~2GY,每周5次剂量,为6例患者采用了校大分次剂量问(2.5~3GY),辅助
放疗及化疗但因病例少,病期有别,无法分组观察,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然而Ciiliganet
a1分次照射剂量采用3~3.5GY,放射治疗原发性鼻旁窦恶性黑色素瘤28例,完全响应率
为79%,5年生存率是18%。通过放疗技术的改进和分次大剂量方法,其对恶性黑色素瘤
治疗的地位近年来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随防发现病灶局部复发及颈部转移73.3%(11/15)远处转移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RH-5D电子量热仪地研究.pdf
- HPLC检测充油电气设备固体绝缘老化产物地研究.pdf
- 鞍山雷达探测冰雹云与防雹效果研究.pdf
- K比例H点标准加入法同时测定铁钴镍地研究.pdf
- 973项目“重要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影响机制和监控基础”(2009CB119200)研究进展.pdf
- 草酸根桥联的钆-铬六核双金属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的研究.pdf
- Co%2fSO-%2c4--%272--%2fZrO-%2c2-催化剂上CH-%2c4-选择还原NO地研究.pdf
- SWI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研究中的价值.pdf
- 不同变性剂对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构像影响地研究.pdf
- Cu-Na-A%2cCu-Ca-Na-A与Cu-Ca-A分子筛的ESR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