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4.罗团连,陈国林,赵玉秋。等.中医肝病五粪证的计量鉴别诊断及其临床评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999,9(4):29.31.
幔性乙型肝炎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析‘
于春光1王天芳1万霞1赵燕。李志更1尹英杰I张秋云2胡立胜1王庆国l
(1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100029)
(2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100013)
序言
由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机复杂,辨证者的思路和方法不一样,辨证标准至今尚未统一,
目前临床分型十分繁杂,不利于指导临床。因此本病的证候标准化研究十分必要。证候
的标准化研究是目前中医界研究的重点任务之一。王永炎院士认为‘3~41,证候属于多维
多阶的复杂系统,应当通过降维升阶的方式,尽可能地找到能够包含对证候诊断具有特
异性的症状指征的证候要素,因此,证候要素的确立在如何规范证候名称的研究中非常
关键。如何筛选和确立证候要素,有待于理论和临床的进一步探索。从文献整理入手,
选择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优势病种,采用病证结合的方式,对证候的核心特征和
分布规律进行系统研究,为进一步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依据,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探
索方式。
本文遵循循证医学原则,从文献整理入手,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证候分析,
总结本病的常见证候分布规律及证候要素,以求为慢性乙型肝炎证候的标准化研究提供
依据。
1方法
1.1纳入标准:选择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具有明确辨证分型的文章。
1.2排除标准:
对于一稿两投的文章,删除其中一篇;对于资料来源不清,与I}笛床实际情况明显不
符者,予以删除;对于两篇文章中用药、辨证分型以及病例数等内容一样的,删除其中
一篇;无明确的中医辨证分型者,予以舍弃。
1.3资料来源
文献检索包括电子检索与手工检索。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Ⅺ)检索了从
1994年至2004年篇名包含“肝炎”、“乙”和全文包含“辨证”、“证候”的文章,检索鉴定
1107篇。通过阅读标题和提要初步筛选出400篇文章,迸一步通过文章阅读,排除病例
中包含急性肝炎、重型肝炎、慢性乙肝携带者及无明确证型的文章。两名人员独立选择
文章,如遇不一致通过讨论解决。
1.4分析方法
1.4.1证候名称的规范:对意义相近而名称不同的证候,以全国名词委中医药名词审定委
员会颁布的《中医药基本名词》为标准,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统一规范。如“气滞型”、“肝
郁型”、“肝郁气滞型”均以“肝气郁结”计。对该标准中没有但不便归类的证候予以保留,
285
如“肝郁脾虚型”、“毒湿蕴结型”等。为尽可能不遗漏关于病性、病位的所有信息,对不
便归类的兼夹证型予以保留,如“脾肾不足、肝郁血滞、痰湿未清”型等。
1.4.2证候要素的提取:
根据《中医药基本名词》及《中医诊断学》(季绍良主编)[1]、《中医证候规范》(邓
铁涛主编)嘲2中关于各证候概念的定义,参考王永炎等关于证候要素的研究[3-4]j将文
献库中1010条证候分解为证候要素。如将证候“肝胆湿热”分解为肝、胆、湿热,“气虚
肝郁湿毒偏盛”分解为肝、气郁、气虚、湿、毒。如遇不一致请课题组内2至3位专家
讨论解决。
3.0建立数据库,由两人分别独立进行数据录入,如遇不
1.5统计学方法用EpiData
一致通过课题组内2—3位专家讨论处理。数据录入后进行二次检验,再由另外两人分
3.0的数据库导出为SPSS格式,
别进行修改,直至两个数据库完全吻合。将EpiData
应用SPSS12.0软件再次建立统计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证候名称规范前的分布情况:
按照上述文章选择标准,共计245篇文章纳入研究。统计出现的证候共有197种。
为列举方便,按照病性病位初步进行聚类:
2.1.1其中涉及湿热的证候最多,共有28个,分别为湿热、湿热内蕴、湿热熏蒸、湿热
未尽、湿热邪毒、湿热中阻、湿热蕴结、湿热郁滞、湿热蕴结,邪留肝脾、湿热互结、
湿热瘀毒、湿热内阻,虚实挟杂、湿热毒伏、湿热蕴结,毒邪炽盛、湿热夹瘀、湿热气滞、
肝经湿热,中焦不和证、肝脾湿热、阴虚湿热疫毒、肝胆(脾)湿热、肝胆湿热、疫毒蕴
结、肝脾两虚夹有湿热、脾阳不足夹有湿热、疫毒湿热内阻、肝经湿热、肝肾阴虚夹有
湿热、肝胆湿热夹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