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陵河大桥西锚洞周边围岩地质条件分析及预报.pdfVIP

坝陵河大桥西锚洞周边围岩地质条件分析及预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坝陵河大桥西锚洞周边围岩地质条件分析及预报 andPredictionof ConditionfortheWestern Analysis Geology Anchor River Tunnel,Ba Ling Bridge 李苍松 尚海松于维刚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610031 摘要:坝陵河大桥隧道锚周边围岩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岩溶极为发育。作者根据岩溶垂直分带 理论,并应用分形理论对研究区的岩溶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及探测精度要求. 确定采用“以地质法为基础的综合物探”技术,具体采用HSP声波反射法和高密度电法实施地质 预报。本文介绍了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现场测试以及分析。综合两种方法探测结果,对锚洞周 边围岩地质条件进行了判释和预报,并根据预报结果提出相应的施工建议。 关键词:隧道锚地质预报HSP声波反射法高密度电法综合物探 l工程概况 坝陵河大桥位于镇胜公路2l_5km处,是贵州省最大的公路桥,也是国内山区跨度最大 的单跨双绞钢桁加劲梁悬索桥,全长1564m,主跨1088m,桥面宽24.5m,四车道,200多 米的施工路线相对高差达175In,桥面与河谷之间相对高差近400m,东主塔高188.988m, 西主塔高204.516m。 大桥西锚碇工程设计为隧道锚,主要特点如下: 1 隧洞总轴线长度为74.34m,其中前锚室轴线长度31,34m,锚塞体轴线长度40.0Ill, 25 iil,拱顶半径10.5ill。从垂直地面算起最大深度95m,后端部总宽49m。 2 锚洞前锚室主缆中心线水平角设计为450。 3 左右两隧洞最小净距7.0m。 在锚洞上方几十米范围内为两个中隔墙型隧道,在锚洞上方与公路隧道之间的岩体,其 群洞效应非常明显 图1、图2 。 蝴尼“…:彳磴 图1坝陵河大桥西锚碇工程平面示意图 图2坝陵河大桥西锚碇工程地质剖面示意图 一 坝陵河大桥西锚洞周边围岩地质条件分析及预报 397 2隧道锚周边围岩地质条件分析 2.1 自然地理 工程场址区均位于坝陵河西岸斜坡中上部,岩溶峰丛中山地貌。海拔103缸1066 m,高 该区西侧为一相对较缓的岩溶平台,平台上发育一落水洞。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1299.7-1529.6iilln,6-8月为降水集中期。地表水 属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主要河道坝陵河为北盘江的一级支流。 2.2地层与岩性 该区为基岩裸露区,岩性主要为三叠系中统竹竿坡组第一段 T221 薄~中厚层状泥晶灰 岩,岩层单层厚度多在5—30 cm,浅部强风化基岩溶蚀~风化强烈,层问普遍夹5—50m/n黏 土层;其次为三叠系中统杨柳井组fr2, 中一厚层状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地表零星分布第四 系残坡积黏土夹碎石、角砾,厚度~般均小于lm;主要分布于溶沟、溶槽内。 2.3地质构造 主体构造线为NW,有一系列紧密褶皱及逆断层同期派生。其中,郎岱向斜之次级褶曲一 坡舟倒转向斜分布于场址区,轴向N30。W,与坝陵河走向近于平行,核部位于坝陵河东岸坡, 轴面倾向N60。E,倾角70。,北西端跷起,南东端撒开扬起 图3 。 ’ 图3坡舟倒转向斜剖面示意图 2.4斜硐勘察岩土层工程特征 , 大桥施工勘察阶段开挖了两个与主锚洞同向的斜硐,斜硐勘察结果如下: m、59..-66.5 1 PDl于O~48.7m段溶蚀发育,见大量0-50rain厚的层间溶蚀一风化夹泥 层,局部见溶蚀空洞和充填有黏土的溶槽,规模小;在硐深89.3m处揭露一溶洞,洞径 0.2加.5 m,高3.5m,洞内无充填。 m、3845.4 2 PD2于睢30.1 m段溶蚀发育,见大量0-50inln厚的层问溶蚀一风化夹泥 层,局部见溶蚀空洞和夹黏土的溶槽,总体规模小;在硐深66m 垂直深度约47m 处左侧壁 发现一垂直发育的溶洞,洞高6.0~8.4m,平面形态呈不规则的葫芦状,长0.5-3.9m,宽2m。 洞内无充填,洞壁岩体完整、坚硬。 2.5岩溶及地下水 区内岩溶形态以浅表溶沟、溶槽为主,多沿层间发育,其平面规模一般不大,宽度多小 398· 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 于0.5m,沿层面纵向发育明显,深度达20n3左右。在锚洞区附近地形较缓处有一落水洞, 深约十六七米,直径约4m。综合分析场址区岩溶发育具下列特点: 1 岩溶强发育岩组为T2Y、T2zl,平面上分布于坝陵河西岸的陡坡地段。 2 所揭露岩溶洞隙均以垂向发育为主、水平方向规模较小为基本特点,为包气带岩溶。 3 岩溶发育深度:自地表向下50m深度内为岩溶相对较发育带,向下岩溶逐渐减弱。 4 岩溶形态:地表溶沟、溶槽内多充填黏土,浅部以空溶洞为主,少量有充填。 5 场址区无地表水系,大气降水迅速垂直下渗转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