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学目标为圆心 画出完美的教学之圆.doc

以教学目标为圆心 画出完美的教学之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教学目标为圆心 画出完美的教学之圆.doc

以教学目标为圆心 画出完美的教学之圆 阅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松江二中 英语 徐霞  电话13764195799 邮箱 debbie6719@163.com 【教学材料】 牛津英语高一年级第二学期 Module 3 Ideas and viewpoints Unit 5 Problems and advice --- What should I do?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为征求意见和表达观点。学生只在初中阶段学过一些简单的表达看法和建议的固定句式,并没有接触过这样的以篇章形式来征求建议和表达观点的文章。但是这篇课文中出现的话题非常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会引起他们的兴趣与共鸣。另外教师也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认知到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是很平常的事情,关键是如何学会求助,向谁求助。 文本特征:本篇课文是由三个独立小文章片段组成的,分别描述了三个学生所遭遇的生活难题以及他们的困惑与迷茫,并想通过校报征求专家顾问的建议和看法。 三篇小文章使用了三种颜色来区分,并配有四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插图,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的理解,也可以用来做读前的预测活动,因此不要求学生预习。 正文前斜体字部分是对文章出处及作者的简单介绍。 从文本的语言来看,三个小文章都是以信件的形式描述了自己的一段经历。使用的都是第一人称,时态也多用的是过去时。但由于是以信件的形式,书面语较多,有较长的句子,以及分词的使用。 文本特点: 从文本的结构来看,三篇小故事分别描述的是三位同学各自的经历,虽然围绕着同一主题,但事件各自独立,在情节上无关联。 从文本的内容来看,三篇小故事描述的是三位同学各自遭遇的让他们困惑的事件。分别讲述了花盆高空坠落,虽没伤到人,但引起了警察的过问,但作者事后没有主动去讲清楚;地铁上看到以大欺小的不良行径却没有阻止;超市里因收银员服务态度恶劣,因此就没有归还她多找的零钱.正是这三个作者共同的内疚感才驱使他们写了这些求助信。 阅读策略: 根据文本内容,通过请学生阅读文章前的斜体字部分并回答出文章的出处及作者来训练学生的skimming的阅读策略;通过让学生完成表格来训练学生的scanning 和reading for details等阅读技能。 学情分析: 因为文章采用的是客观,记实的写实手法,叙事形式,对话不是很多,注重的是事件描述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虽然有些长句子和分词的使用,但因为有事件情节的依托,学生理解起来困难不是很大,有些生词和旧词的新意可以在上下文的阅读中猜测出。此外,类似的事件也会经常发生在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身上,文章可以引起他们不少的共鸣与感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读懂求助者的内心矛盾和纠结。 2.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集思广益,看看能否会有更好的其它解决方法。(这一点可以用在第二课时或是针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 【教学目标】 1.to guide students to read the three stories and understand the dilemma of their writers.(知识) 2.to guide students to guess the meanings of some new words and the new meanings of some old words in the context: high-rise, question, carriage, bully, tough, bark, etc.(技能) 3.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a proper attitude towards problems in their life . (情感态度) 【教学活动设计】 Pre-reading Stage ( 5 minutes) 活动1 lead-in 设计1 Free talk: 教师与学生随意谈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曾经遇到过的困惑难题。 Q: Have you ever met some problems in your life? What were they? Who you like to turn to for help? In which way? 说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激活学生的回忆。此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引出本文写信求助的主 题,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这个活动针对的是程度较低的同学。 设计2 See a clip of video of Growing Pains 教师放一段美国情景剧《成长的烦恼》的片段给学生看。 说明:此活动的目的是引出本课的话题,因此教师节选的片段一是不宜过长,二是不宜太难。可以让学生根据剧情来谈论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由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