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发展论坛 239
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学说等更为我们了解和解释经络网络系统运行气血的功能提供可借鉴材料。总
之,这方面新的研究结果还很多,需要我们坚持中医人体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借鉴和学习现代系统科
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进行理论创新,加速中医药事业的现代化。
中医传承方法学研究
昊 荣 王阶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53)
中医现代化和提高中医服务质量是当前中医界面临的重要任务。在有史记载的二千多年里,中医
学一直以其特有的方式发展着。科技发展史表明,任何学科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都伴随着科学方法的
创新与突破。中医学是-r-J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实践经验是其奠基石,学术造诣精湛、实践经验
丰富的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继承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当前形势下,加强传承方法的研究,在
方法上有所创新,提高传承的效率和质量,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私学教育——师徒传授和家世相传
(一)临床经验传承
中医学的形成是在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基础上,提炼、升华为理论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
来指导实践,符合认识论的规律。实践经验的掌握在中医学的学习中有着重要作用,《曲礼》有“医
不三世,不服其药”之说,《易经》亦云“无妄之药,不可试也”,可见古人对临床经验传承已有着明
确认识。临床经验来自医家数十年甚或几代人不断的探索、感悟与总结,有着医家明显的个人特质,
非耳提面命不易为外人所掌握,这是师授和家传成为古代中医主要传承方式,并且在现代仍然具有重
要意义的直接原因。同时,历史上医生的社会地位并不高,除极少数医生仕于朝廷外,多数医生生活
在民间,私人开业,以此为谋生手段,加之这种经验来之不易,医家易于形成秘术自珍的思想,因而
选择家传或慎选其徒,形成汪廷珍在《温病条辨序》所说的“父以授子,师以授弟,举世同风,牢不
可破”局面。
(二)杰出人才培养
历代医家十分重视传承关系,择徒必求其贤能,以求能完全继承其学说并有所发挥,若“惧非其
人”则.“时有所隐”。这种严格择徒的传统对中医学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一则保证了师承关系中学术
思想和临床经验的继承和延续,再则因传人的杰出才能每每能发挥新知,对原有学说有所创新和发
展,形成新的理论,推动医学的发展。金元四大家之一朱震亨的经历颇具代表性,朱震亨求见罗知悌
之初,数次往返都不肯接见,在朱的坚持下,罗才接见,及拜罗为师时,罗说“尽去而旧学非是也”。
由此可见,择徒之严格及对传承关系的重视。朱震亨后来创立滋阴学派,亦是在其师学说上有所创
见,丰富了祖国医学理论。
(三)特色传承
家传方式者多为民间医生以此为谋生手段,秘术而不外传。亦有仕于朝而以医名者,如南北朝时
的徐文伯,其家六代世医,出现了11位名医,大多在朝为官,其孙徐之才首创“十剂”,发展了方剂
理论。亦有儒医世家,如金代成无己等。家传医学因其几代人的积累而经验丰富、底蕴深厚,易于形
成特色,在某一方面有所创新,如明代万全,其家三世业医,以儿科有名于世,尤以儿科痘疹独有发
240 中医药发展与人类健康
挥,补前人之所无。
二、学校教育
有史记载的具有学校雏形的官方教育始于夏代,如《古今图书集成·学校部》称:“夏后氏设东序
为大学,西序为小学”,明确了“序”为施教场所。至周代,官学教育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史称周代
“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学在官府”成为当时文化教
育与人才培养的基本特色。惜乎当时医学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上尚未摆脱鬼神论的束缚,“医
巫不分”,医学作为一种技术掌握在官吏手中,未能进入官学教育之列。医学教育的端倪见于战国至
秦汉时期。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脉法》开篇即称“以脉法明教下”,《脉法》成书于战国至秦
汉时期,由于当时尚无医学官学教育的记载,而且在春秋时期,官学教育由于王权衰落而逐渐趋于衰
落,文教官员流于四方,形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现象,这部《脉法》当为战国至秦汉时期的
私学教材,或可以推论当时已有学校性质的医学教育。
公元443年,南北朝刘宋王朝皇帝刘义隆采纳名医秦承祖“置医学,以广教授”的建议,创办中
医学教育机构,这是我国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北师大版(2024)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docx
- 第四章疼痛的药物治疗【85页】.pptx
- 直销新人的十二个误区.ppt VIP
- 《民航求职面试技巧》教案 第10课 民航中文面试技巧(二).docx VIP
- 钢筋加工棚设计计算书.docx VIP
- 2025年绵阳市商业银行校园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CQI-8分层过程审核_1.pptx
- 2025四川绵阳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运营管理专员等岗位3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15春讲课用PPT:《矛盾论》、《实践论》导读课件.ppt VIP
- 《民航求职面试技巧》教案 第9课 民航中文面试技巧(一).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