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2014 ·2179 ·
用接收函数方法探测华北北部深部结构
龚 辰 1,2 李秋生 1,2* 叶 卓 1,2 李文辉 1,2 张洪双 1,2
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 ;
2. 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与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7
位于华北地块与西伯利亚地块之间的中亚造山带,自古生代以来,陆续经历了古亚洲洋闭合、陆
缘增生、陆陆碰撞及伸展等过程,是研究大陆构造的理想场所。中亚造山带南部及华北北缘蛇绿岩、混
杂岩、双变质带的发现,暗示着可能存在的古亚洲洋,然而古亚洲洋的闭合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究竟它是如何闭合的:向南、向北还是双向俯冲?仍然没有确凿的深部证据。接收函数方法是研究全球
和区域地壳和上地幔结构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揭示地壳地幔分界面(Moho面)、岩石圈和地幔过渡带上
下界面的形态的有力工具。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于2012 年 10 月在华北北部布设 41 台宽频地震仪,测线自河北省怀来
县经张家口张北县、内蒙古化德县、镶黄旗、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至洪格尔地区,与sinoprobe折射/
反射剖面大致重合,测线总长约为 600km,台站间距约为 15km。横跨燕山-阴山造山带、内蒙古地轴、
白乃庙岛弧、温都尔庙增生杂岩带、索伦缝合带(被认为是古亚洲洋最终闭合的位置)及贺根山杂岩带。
本文利用 41 个台站近一年时间记录的包含 712 个远震事件(震中距在30-95°之间,震级大于 5 级)
的波形数据采用时间域反褶积算法得到 3626 个远震 P 波接收函数,40 个台站的 Ps 转换波都非常明显
(1 个位于化德县南 30km 的台站由于仪器故障,未得到良好记录),其相对于直达 P 波约在 4-5 秒之间,
表明各台站下方地壳厚度的变化。对各台站获得的接收函数进行挑选,选取 P 波明显能量较强的波形
数据,参考人工地震探测结果,设定初始 Vp 波速为 6.3km/s,用 H-k 扫描方法得到了各台站下方的地
壳厚度与 Vp/Vs 波速比。用获得的结果进行共转换点叠加获得测线下方的 CCP 叠加图像。
初步结果显示,测线部分台站接收函数显示出一定的方位性变化特征,可能与这些台站下方存在
着地壳各向异性和倾斜界面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现有数据的H-k结果显示:张家口怀来- 内蒙古洪格
尔沿线地壳厚度在 37km-43km之间,波速比Vp/Vs在 1.68-1.79 之间。化德- 巴彦温都尔地壳厚度~40km ,
变化平缓,张家口崇礼-张北县下方Moho面最深,达到 43km ,推测其可能为造山作用下形成的山根。
泊松比有助于研究地球内部物质成分、构造:流体或熔体的存在会增加泊松比,铁镁质介质相对长英质
介质的泊松比较高。由波速比Vp/Vs得到的泊松比结果显示:在张家口怀来-张北下方泊松比为 0.27 相
对较高,参考雷建设(2012 )层析成像的结果推测其可能为下地壳部分熔融所致;在化德-镶黄旗泊松
比变化不大在 0.24-0.26 之间;镶黄旗-苏尼特右旗泊松比相对较低为 0.22-0.24 之间;二连浩特以北泊
松比由 0.23 跃变为 0.28,推测为贺根山杂岩带下方岩浆侵入导致下地壳含铁镁质岩石有关;洪格尔至
巴彦温都尔泊松比为 0.24,张家口怀来-二连浩特泊松比及其变化为中亚造山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深部
信息。更多的深部证据尚需收集更多的资料,做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资金资助: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 李秋生等.残余壳根与“三明治”结构—燕山造山带中段地壳结构的主要特征.地球学报,2008,29(2):129~136.
[2] Zhang Shihong, et al.. Crustal structures revealed from a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across the Solonker suture zone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northe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