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4 年年会暨防治艾滋病培训班会议资料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及对策
彭勃 李根林 谢世平 梁慕华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
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随着人类感染
HIV 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传播,人类面临着艾滋病的严重威胁,被称为“超级癌症”,传染性强,病
死率高。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传播期,局部已进入发病期和死亡期,所面临的AIDS 形势也十分严
峻。目前,虽然世界各国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先后试制上百种治疗艾滋病的合成药物,但均
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如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虽然大大降低了 AIDS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
是药物联合的发展受到许多限制,有高达60%的患者由于持续性、毒性、药物抵抗等原因导致抗病
[1]
毒治疗的失败 。预防艾滋病的疫苗尚处于试验中,亦未能应用于临床。近 10余年来,国内外科学
家通过大量的筛选研究和严格的科学验证,发现中药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毒、预防和治疗艾
滋病方面有较大潜力,被认为是寻找新的抗艾滋病药物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因此,积极开展我
国特有的中医药治疗AIDS 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现将这方面的进展报告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病因
现代医学认为艾滋病是人体感染 HIV 病毒导致的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
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而致病。祖国医学关于AIDS的病因,国内外学者基本取得一致意见,从中医病
因学角度分析认为本病的外因为“邪侵”,内因是“正虚”,不外乎正气虚和疫毒内伏所致,即邪
毒外侵和肾精亏损两个方面。由于房劳过度,恣情纵欲,同性恋,交合不洁或乖逆,触染淫秽疫毒,
耗伤肾精或因吸毒成瘾,忧思劳倦,气血损伤或先天不足,禀赋虚弱等,不能生化卫气,均使正气
不足,卫气不固,则易为邪气所感,疫毒即通过精窍、皮肤入侵,伏于血络,内伏营分,则成本病
发病之源。类似中医温病中的瘟疫,当人体正气不甚亏损时则不发病,若正气不足以抵抗毒邪则可
导致人体卫气营血及其所属脏腑的功能失调和实质损害。虽然潜伏期长,发病缓慢,但一旦发病,
会很快死亡,其过程类似温病由表及里、卫气营血的传播过程。符合《素问·刺法论》所称“五疫
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的特点。由于疫毒深重,病发多直入营血,然后由里出表,
一如“伏气温病”,病者最后多因邪盛正衰,阴涸液竭,阳气脱绝而不治身亡。至于AIDS的不同分
期及各种机会性感染所出现的临床症状,通常会呈现出不同的证型,需根据中医理论加以具体分析。
1.2 病机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HIV 病毒一旦进入人体就会直接感染CD4+ T 细胞、巨噬细胞,在细胞内复制,
形成病毒血症并向全身淋巴组织扩散,病毒的持续复制使CD + +
T 细胞不断破坏,CD T 细胞由于感染
4 4
病毒后不断凋亡或由 CTL 细胞的杀伤或抗体介导细胞毒作用而死亡,致使 CD4+ T 细胞数明显减少,
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机体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及继发感染。即主要是 CD4 细胞计数减少,IL--2 分
泌下降,免疫网络障碍、NK 细胞活性降低,T4/T8 比值倒置,造成机体免疫功能缺陷和失调。中医
对AIDS病机的认识,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各有所见。国外有人认为本病主要涉及脾、肾,临床以脾
虚、血虚、肾精和肾阴不足多见。也有认为AIDS是本为脾肾阳虚,标为温毒内侵,本虚标实证。国
内吴氏强调本病是肾阴不足导致肺阴不足,虚火消灼肺津,伏气伤阴,发于少阴。“正气存内,邪
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里所指的正气,即元气(原气)。“元气”最早见于《难经·三
十六难》:“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正气虚则元气不足,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
的原动力。近年来研究也表明,元气与免疫调控反应有关,元气不足,使C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淫羊藿苷作为功能性香精香料的应用的研究.pdf
- 小通道气液两相流电容测量方法的研究.pdf
- 中国青年政策执行过程的初步的研究--史密斯模型的一个解释.pdf
- 正极材料多硫代聚苯胺的结构表征和其电化学性能研究.pdf
- 中国邮票博物馆和集邮.pdf
- 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多中心随机对照探究.pdf
- 中西药联合应用的研究现状分析.pdf
- 应用Delphi法确定护士灾难护理学课程设置内容.pdf
- 针刺提插补泻述评.pdf
- 影之海钓鱼人--德勒兹影像理论的研究.pdf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