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 ·刀·
010
芎芍胶囊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多中心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陈可冀史大卓徐浩
中国中医研究西苑医院(北京,10009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ct),主要包括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植入术,目前已
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方法之一。然而,介入治疗后的再狭窄仍然是限制其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再狭窄形成的病理过程与中医之“心脉痹阻”、“血脉瘀滞”较为类似。我们在八五攻关期间,采取经
典活血化瘀复方血府逐瘀汤制剂,证实其对再狭窄形成有一定干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选择方
中两味主药川芎和赤芍,提取其有效部位制成芎芍胶囊,在国家九五期间进行干预冠状动脉介入治
疗后再狭窄的研究,临床和实验皆显示有一定的效果。本研究即按照循证医学原则,采用多中心、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进一步评价该药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材料与方法
1.诊断标准
1.1.冠心病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
《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制定标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的标准:术后即刻病变血管的直
径狭窄百分数减少20%以上,而且残余狭窄小于50%。冠状动脉病变分型标准:参考1988年美国心
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ACC/AKA)N定的标准。
1.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199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
1.3血瘀证诊断标准: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血瘀证诊断标准,
并结合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特点,对心绞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口唇及齿龈紫暗、舌下脉络曲张、
脉涩或结代等血瘀症状和特征,按文献方法进行评分。由于本研究部分患者为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心
绞痛)一项补加心肌梗死一条,积分为15分。
2病例选择
2.1入选标准:(1)年龄在35-70岁;(2)缺血性心脏病,有心绞痛症状和/或心肌缺血的客观证
据;(3)近期冠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有显著狭窄(50%);(4)行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成功的冠心
病患者。凡同时具备以上4条者,均纳入试验范围。
依赖性糖尿病;(8)合并严重肝、肾、造血系统、神经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恶性肿瘤患者:
(9)患者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或估计依从性较差,或伴有疾病进行冠造随访可能性较小;(10)参加
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11)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2.3一般资料:本试验为多中心试验,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同仁医院、中日友好医
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5家医院共同完成,采用随机双盲、
安慰剂对照方法。治疗组病例数不少于165例,对照组病例数不少于165例,按l:l比例进行试验
对照。按照病例脱落率不超过20%的原则,借助SAS统计分析系统产生396例受试者所接受处理(试
·刀· 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
验药和对照药)的随机安排,即列出药物流水编号
001.396所对应的治疗分配,各中心按受试者的就诊顺序发给相应编号的药。受试者均为住院病
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芎芍胶囊)166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芎芍胶囊安慰剂)169例。
在6个月左右的临床观察过程中,治疗组脱落3例,剔除9例(3例随访资料不完全,6例违反研究
方案以及治疗依从性差),最终完成154例;对照组脱落3例,剔除12例(3例随访资料不完全,9
例治疗依从性差),最终完成154例。因而,本研究符合方案数据集(PP)为308例,其中两组各154
例。意向性分析数据集314人,其中两组各157人。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既往病史、诊断、冠脉
病变部位及冠脉病变类型等方面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l、表2。
表1.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 ·乃·
表2.治疗前两组冠脉造影资料比较·
LAD-左前降支:LCx=左回旋支:RC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西药联合应用的研究现状分析.pdf
- 应用Delphi法确定护士灾难护理学课程设置内容.pdf
- 针刺提插补泻述评.pdf
- 影之海钓鱼人--德勒兹影像理论的研究.pdf
- 玉米灰斑病地研究进展.pdf
- 锈蚀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综述.pdf
- 医科大学生共情能力和人格的关联探究.pdf
-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分类和治疗进展.pdf
- 职业紧张和抑郁症状关系的性别差异.pdf
- 中医药减毒机制的研究进展.pdf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