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无价值论与客观归责理论.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行为无价值论与客观归责理论.pdf

, TsinghuaUniVersityLawJ0umal 2 , (ol5) 行为无价值论与客观归责理论 周 光 权 摘 要 客观归责理论是在承认理性人类行为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性理论构架,是客观构 成要件精致化的产物。结果无价值论否定客观归责论,存在方法论上的诸 多缺陷。客观归责论中的制 造风险是对行为不法的揭示,其实质是违反行为规范,属于事前判断,是过程性理论;实现风险则肯 定结果不法,是运用制裁规范从事后进行回顾性思考。客观归责论确保客观构成要件 处于优先判断地 位;在归责过程中考虑行为人的特殊认知不会动摇刑法客观主义。如果考虑到只有在构成要件该 当、 结果客观地归属于具体的行为人时,犯罪才可能成立,那么在探讨因果关联时,客观归责论应该是最 为合适的理论。否定客观归责论或者将其视为相当因果关系说的补充,既不符合德 国学者提出客观归 责论的初衰,也是对该理论的误读。如果要强调刑法的规范判断,防止不当扩大归责范围,实现客观 构成要件判断的精致化,周延地保护法益,那么结果无价值论也应该承认客观归责理论。 关键词 客观归责理论 行为规范 行为无价值论 结果无价值论 在德国刑法学中,由于行为无价值二元论成为支配性学说,(1]对客观归责论 (dieLehre vonderobjektivenZurechnung)的基本原理或者方法论的承认在总体上没有障碍。但在结果无价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1] 参见 [德]克劳斯 ·罗克辛: 《德国刑法学总论》 (第 1卷 犯罪原理的基础构造),王世洲译 ,法律 出版社 2005年版 ,第 210页。 · 130 · 周光权:行为无价值论与客观归责理论 值论 占据主流地位的日本,客观归责论基本上被否定。[2]我国学者要么对客观归责论持反对态 度,[3]要么认为其仅仅是传统因果关系说的补充o[4]应该说 ,否定客观归责论的主张,与人 类社会的理性化进程并不相符。只有 已然过时的 “结果刑法”才会认为,对人类无法控制的结 果发生状态,也要进行违法评价。现代刑法强调,人能够基于 自由意志按照理性的行为模式行 事。只有那些基于人类理性,原本可以控制事态恶化但不加以控制的行为,才是刑罚处罚的对 象,这样的惩罚才对社会共同生活产生积极意义,因而不要求人对无法控制事态的负责。刑法 所设定的行为规范,只不过是对人类理性行为模式的肯定。在这个意义上,刑法成为理性的社 会制度安排;对违反行为规范,进而制造并实现法益风险的行为才能给予刑罚处罚的一系列理 论,则是理性理论构架、理性社会制度中的重要一环。 “在确定制裁理性化的大方向后,刑法学 界便逐渐地发展出一套归责体系,像是主观要件 (故意、过失)的提出以及客观要件的精致化 (例如客观归责理论)。”[5J 违法性判断,同时涉及行为的侧面和结果的侧面 。客观归责论是检验违法性的工具,一方 面,须从蕴含结果发生危险性的法益风险制造行为中求证行为的规范违反性和行为无价值;另 一 方面,要按照 “结果是否可以算到行为人头上”对制裁规范和结果无价值进行界定。肯定客 观归责论,就是在肯定行为无价值二元论。 一 、 结果无价值论排斥客观JI-5责理论 作为行为无价值论的对立理论 ,结果无价值论认为,违法是对评价规范的违反。不法仅仅 指结果不法,因此,不法的判断是法官立足于客观第三人的立场 ,从事后进行判断。那么,在 因果关系问题上,赞成条件说及相当因果关系说就是结果无价值论的题中之意。彻底站在法益 侵害说的立场,要系统地研究、发展客观归责理论,可能是比较困难的。[6]但是,上述思考方 法 明显存在不足。 (一)必须在规范的世界中判断结果是否属于行为人的 “杰作” 结果无价值论是从惹起结果中探求违法评价的对象。但是,对于犯罪成立而言,仅仅有结 果无价值并不是足够的。对此,日本学者松宫孝明教授 曾举出一个例子加以说明:恐怖分子绑 [2] 对此更为详尽的分析,请参见 [日]山中敬一: 《刑法总论》 (第2版),成文堂2008年版,第370 页;[日]山口厚 : 《刑法总论》,有斐阁2007年版,第57页。

文档评论(0)

月光般思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