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农村开发式扶贫机制解析——以沪滇合作为例.pdf
《经济问题探索》2015年第2期
中国农村开发式扶贫机制解析
以沪滇合作为例
陈忠言
(中国人 民大学,北京 100872)
摘 要:中国经济的普遍增长与政府的积极作为被学界认为是中国政府战胜贫困的两大因素。中国扶贫机
制的特征有三:1.政府、市场、社会方式同时发挥作用;2.各种方式之间的整合广泛存在;3.在整合中政府处
于主导地位。因此,笔者认为以上两个因素并不能很好展示中国扶贫模式背后的逻辑。整体性治理理论强调制
度化、经常化的 “跨界”整合以增进公共价值。我国农村扶贫也具有这种多元整合的特征。其与整体性治理理
论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本文从整体性治理理论出发,以我国扶贫格局中的东西协作为案例以展现我国农村扶贫
中政府主导下多元整合的扶贫模式。
关键词:经济增长;扶贫;政府角色;多元整合
一 、 问题的提出 了该理论。根据库兹涅茨曲线,收入分配会随着经济
中国农村扶贫成就赢得了举世赞誉,也引起了各 发展的过程呈倒u型发展 ,即在经济发展的初期 ,会
类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普遍认为,中国大规模减贫得 破坏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影响着收入分配使收入分配的
以实现主要依赖两大因素的推动:一是市场经济带来 不平等程度加大,其后是短暂的收入不变化区间,待
的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1]_2】f引;二是政府积极的扶贫 到经济发展成熟阶段收入分配将 自动趋向平衡。该理
政策②。第一个解释因素来 自经济增长为视角的 “涓 论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减贫的主流,产生了巨大的
流效应”理论。涓流效应 (trickle—downeffect)起源 影响,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学界也发现了该理论的
于二战后的发展经济学,在上世纪60、7O年大为流 不足。对公平和人的忽略会制约经济的增长速度,而
行,是当时西方社会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减贫开出的主 经济增长最后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如在中国随着经
要 “药方”。最早 由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提出。他认 济的发展,经济增长减贫的效果开始下降。在 1981年
为经济增长对于区域的发展有两面性,会产生有利的 一 1985年,经济增长每一个百分点,就能带来贫困率
“涓滴效应”和不利的 “极化效应”。在经济发展初期 下降2个百分点,到2005年已下降到 1左右 。针对
“极化效应”会使生产要素向发展条件相对好的发达 此理论缺陷,学界产生了第二个解释因素。
地区流动,使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差距加大;但 第二个解释因素主要是指政府的积极干预。其发
到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就会发生 “涓流效应”,即 源于凯恩斯主义和福利经济学。这两派都认为政府要
整体经济的增长为不发达地区带来就业机会和发展机 积极干预以克服市场的缺陷。因为,根据边际效用递
会 ,这将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异。罗森斯坦——罗丹 减规律,同样一元钱对于富人和穷人的效用是有差别
的 “大推进”理论和 冈纳 ·缪尔达尔的 “回波效应” 的,穷人所得到的福利要远大于富人,如果国家把富
都持有这一观点。威廉姆森、库兹涅茨等进一步完善 人的一部分收入分给穷人会使社会的总经济力福利增
作者简介:陈忠言 (1987一),男,水族,云南曲靖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非盈利组织
管理。
① 汪三贵、胡鞍钢等人的研究成果中都有此观点,例如,汪三贵,中国特色反贫困之路与政策取向,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0年第4期;胡鞍钢、胡琳琳、常志霄,中国经济增长与减少贫困 (1978—2004),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
期 ;张磊主编,黄承伟、任燕顺 、汪三贵副主编, 《中国扶贫开发历程 (1949—2005)》,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第 l44、145页。
②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众学者如汪三贵、李周、康晓光、胡鞍钢、朱玲、孙若梅等等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中国政
府的扶贫战略或政策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90
天津 浙江
厦门 甘肃 (厦门一临夏) 珠海 四川 (珠海 一凉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