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编:姜红.doc
主编:姜 红
课程学习前三名学员名单:
《微型师德案例》
姓名 班级 学校 总学时 王春丽 延吉市小学语文三班 延吉市进学小学 1050 盛晓红 延吉市小学语文三班 延吉市延河小学 1044 宋继红 延吉市小学语文三班 延吉市进学小学 1042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
姓名 班级 学校 总学时 孟庆华 延吉市小学语文三班 延吉市梨花小学 1201 陈传英 延吉市小学语文三班 延吉市延河小学 1172 袁守玺 延吉市小学语文三班 延吉市三道湾镇煤矿学校 1170
学习了《小学语文比较阅读教学研究》之后,请列举教师备课的时候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阅读的备课?并任选一个方面结合例子谈一下你是如何进行比较阅读的。
比较阅读,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围绕一定的学习目标,针对某个文本材料(或是字词、句段,或是内容、形式,或是作家、风格等),联系与之相关的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比较,经过观察、分析、综合、概括,重新加以排列组合,使之在头脑中形成新优化信息群的思维过程。由概念可以看出,比较阅读是一种层次较高的研究型阅读。 在日常科学研究、品味鉴赏文学作品时,作为一种研究性阅读,比较阅读同样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认识、区分事物,发现新的事物,它在学术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运用,并显示出了独特的功能。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耶夫,就是用了这种方法,在阅读元素中比较排列元素,从而发现了元素周期表。他总结自己阅读体会时说:“要全部把握住,需要比较方法。如果你读上十本同主题的书并比较,你会理解这个含义。”这清楚说明比较阅读法的重要性。
比较阅读的过程,是从一篇课文的学习拓展到多篇课文,从文本内部的阅读拓展到文本外部,学生的学习从较被动转化为较主动,认知从较单一、浅显提升为较系统、深刻的过程。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局限于“这一篇课文”,通常是以“这一篇”为中心来学习它,反映的是“以文为本” “教课文”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更多地体现“教师怎样教”。比较阅读则超越了“这一篇”的局限,打破了“教课文”的现状,不再仅仅学“这一课、这一段、这一句、这一词”,而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与课内、课外它们的同类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由表及里地准确把握住它们的本质特征,加速对知识的消化、迁移、运用,由点到线、由浅入深地构建知识、方法体系,达到触类旁通、事半功倍、将薄书读厚的效果,真正体现“用教材教”“用课文学语文”。在强调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比较阅读对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流畅性、灵活性和变通性、新颖性和独创性、深刻性和批判性都极具优势,尤其值得大力提倡。我认为设计比较之前,教师一定要明确:“这样比,目的是什么?能使学生在哪方面有提升?” 实施比较之后,教师一定要反思:“学生理解没有?比得有效吗?” 例如,小学语文教材选入了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春夜喜雨》《江南逢李龟年》《江畔独步寻花》《前出塞》《春望》,如果希望学生对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有更多的了解,这些诗中,哪一首是《春望》的最佳配对呢?我们最终从人教版语文教材第12册选择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一个大悲,一个大喜,诗人悲、喜都与国事休戚相关,是最能体现诗人情操的材料。再如,《狼牙山五壮士》与《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两篇课文都是写壮烈牺牲的英雄,可比较的点至少有三处:开头、结尾、用一件典型事例写人。实践证明:三个比较点中,通过结尾的比较,了解“豹尾”的好处,是学生真正能有收获的。 具体而言,教师备课时,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比较阅读。 (一)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之比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家名作。教师不一定读过名家大部头的代表作,但通过比较阅读教材中该作家的不同作品,教师可以异中求同、管中窥豹,了解一些该作家的创作风格、思想特点,感受他们的高尚情操、审美情趣,从而在更高层次上理解教材。 (二)不同版本的同一作品之比 好作品常常会被编者争相编入教材,同时编者也会对文本进行“增、删、调、换”,所以,同一作品在不同版本里往往会呈现出一些差别。在教学这样的课文时,我们可以把它的不同版本(包括原文),都找来读一读,这对我们了解编者意图、领悟作者匠心非常有益。 (三)同一单元课文之比一般来说,同一单元内的几篇课文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又有相对的“个性”,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异同,对于整体把握教材、确定教学及训练的梯度、优化教学设计等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尤其对于京版教材,单元训练重点没有明示,比较阅读就更有实用价值了。 (四)相同或相似的题材之比 细细研读教材,题材相似的课文还真不少,以比较的视角来解读它们是件很有趣味的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