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山东籍士族仕宦与地域分布——以两《唐书》为中心.pdfVIP

唐代山东籍士族仕宦与地域分布——以两《唐书》为中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山东籍士族仕宦与地域分布——以两《唐书》为中心.pdf

聊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 1期 唐代山东籍士族仕宦与地域分布 一 一 以两 唐书 为中心 兰军 I,王凤翔 z 1.湖南大学 岳麓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2.滨州学院 历史系,山东 滨州 256603 摘 要:受唐代不同时期政治局势、入仕途径及朝廷施政方针等因素的影响,山东籍士族在唐代的政治影响力也 经历了从初唐相对沉寂,盛唐蓬勃发展,中唐稍有回落,晚唐短暂回光的变化。唐代山东籍官员及宰辅在地域 分布上以沂州、贝州等地为主。有唐一代 ,山东籍士族在今山东地域始终具有一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 :唐代;山东;士族 中图分类号 :K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217 2015 01—0009—06 收稿 日期 :2014-12—12 基金项 目: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 目 J12WD54 :唐代山东军事地理研究。 作者简介 :1.兰军 1987一 ;男,山东蒙阴人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博士研究生。 2.王凤翔 1977. ,男:山东莱州人 ,滨州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山东大学历史学博士后 , 山东省黄 河三 角洲文化研 究基地研 究员。 士族研究是中古史、社会史、家族史的重要领域,也是史学界持续关注的热点。唐代山东籍士族即唐 代生活在今山东省地域内的士族,以清河崔氏①、兰陵萧氏、琅琊王氏、琅琊颜氏等世家大族为代表。关于 山东士族兴衰研究,学界早有瞩 目。吴宗国 《唐代士族及其衰落》②从长时段考察认为山东士族 自北魏末即 开始走向衰落,但唐代山东士族衰落也不是直线下降的,期间有一些起伏。杨荫楼、王洪军 《齐鲁文化通史 ·隋 唐五代卷》③中对隋唐时期山东地域士族进行了概述,但缺乏对其兴衰历程的具体指标分析。今笔者试以新 旧 《唐书》中入传的山东籍官员 159人为研究样本,运用计量史学的方法加以分析。纵向上以崔、萧、王、 颜等山东士族在唐代各时期入仕、宰辅任职状况分析其仕宦起伏脉络;横向上通过对唐代山东籍官员及宰 辅的地域分布情况分析其在山东地域内的政治、文化及社会影响力,进而呈现山东士族在唐代的发展概貌。 一 、 唐代山东籍士族仕宦脉络 据新、旧 《唐书》,以崔、萧、王、颜为代表的山东籍士族共有69名官员入传,占山东籍官员总数的 ①清河崔氏定著十房 ,本文所研究的为居今山东境内的南祖房、清河大房、清河小房和清河青州房四房。 ②吴宗国: 《唐代士族及其衰落》,中国唐史学会编 《唐史学会论文集》,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③杨荫楼、王洪军: 《齐鲁文化通史 ·隋唐五代卷》,北京:中华书局 ,2004年。 9 43%。可见唐代山东地域士族官员占据唐代山东籍入传官员的主体。山东士族在唐代的仕宦情况与各时期施 政政策、政治形势、选官制度等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为更好呈现不同时期山东士族的仕宦脉络,以下试 将唐代分为唐前期、盛唐期、唐中后期、唐晚期四个时段分别加以探究。 一 唐前期一一高祖到高宗时期 唐前期山东士族中共有 l3名官员入传,占其唐代入传官员总数的 19%。此时期山东士族仅有萧踽一人 拜相,且琅琊王 氏家族没有入传官员。因而唐前期可视为山东士族在唐代的相对沉寂期。 初唐时期山东士族所面临的复杂社会形势是阻碍其兴起的主要因素。首先是隋末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 了山东士族。今山东是隋末农民战争首义之地,长期以来王薄、杜伏威、刘黑闼、徐圆朗等势力盘踞,农 民起义军 “得隋官及士族子弟,皆杀之 ”①;世家大族的田庄多 “通庄并毁”。②从而使 山东士族在隋末唐 初的政治、经济势力受到很大削弱。其次,唐初关陇士族居于统治核心,推行关中本位政策,对山东旧士 族加以抑制。如 “太宗尝言及山东、关中人意有同异, 张 行成正侍宴,跪而奏日: 臣‘闻天子以四海 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若如是,则示人以益狭。’”③太宗、高宗朝修订 《氏族志》和 《姓氏录》,意在 崇扬当朝勋贵,压抑旧士族。对此唐太宗曾明确表示 “我今定 氏族者,诚欲树今朝冠冕,何因崔干尤为第一等, 只看卿等不贵我官爵耶?不须论数代 以前,只取今 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④再次, 唐前期官员的任用选拔多以门荫为主,其受益者多为在建唐过程中立有功勋的关陇世家子弟。而此时大部 分山东旧士族多 自矜 门阀, “初,武德中,天下兵革新定,士不求禄,官不充员,有司移符州县,课人赴调, 远方或赐衣续食,犹辞不行”⑤,游离于唐朝政权之外。 唐前期,山东地域的崔、萧、颜等士族已有子弟较早地加入到唐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之中,他们虽 人数不多,却为其家族 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崔义玄大业末丑口投奔李渊,在建唐及平叛中屡建功勋; “高宗之立皇后武氏,义玄协赞其谋。及长孙无

文档评论(0)

月光般思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