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LDL受体基因新突变体功能的研究.pdfVIP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LDL受体基因新突变体功能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LDL受体基因新突变体功能研究 硕士研究生:王海红导师:王绿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摘要】 背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主要表现 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大幅升高,肌腱黄色瘤,以及早发冠心病。该病可分为纯合 子和杂合子两种类型,在世界范围内杂合子发病率为l/500,约50%男性患者及15%女性患 者到50岁时会死于心肌梗死;纯合子发病率仅为l/1000,000,但是症状严重,在青少年时 期即发生动脉硬化甚至心肌梗死而死亡,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公认的FH 酶9(PCSK9)等3种基因突变。其中,LDLR为最主要的致病基因。以功能为基础,突变可 划分为5型。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已报道了LDLR基因1200多种突变。我们前期在我国 FH患者中发现了一些新的突变,但突变是否具有致病性以及属于几型突变尚需要通过细胞 学功能验证。分析基因突变对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功能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致病机制, 可为患者的合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耳的 为研究LDL受体基因新突变体的功能及其致病机制,本研究收集4例FH先证者 及其核心家系,通过DNA测序检测其突变基因,并在核心家系中验证。构建LDLR突变体, 并进行细胞转染,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突变体亚细胞定位及内吞能力,利用流式细胞 术检测细胞表面突变体表达量及内吞功能,最终确定其致病性,并初步阐明其致病机制。 方法1.根据FH的诊断标准,对4例FH先证者进行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 2.对4例FH先证者进行生化检测及心脏/大血管超声检查; 3.抽取患者其及家系成员空腹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gDNA); 4.通过PCR对LDLR、apoB及PCSK9的编码区域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进行测序; 5.测得的突变位点对应片段在其双亲中进行测序验证; 6.以野生型LDLR质粒为模板,用QuickchangeXL定点诱变试剂盒对突变基因进行诱 变,构建LDLR基因突变体: 7.纯化LDLR基因突变体,并测序验证; 8.将野生型及突变质粒转染HE卜293细胞,并培养; 9.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鉴定转染细胞中的LDLR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其内化 LDL的能力; 10.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LDLR表达量及其内吞LDL活性。 结果1.收入的4例FH先证者均符合临床FH诊断标准,皮肤及肌腱多发黄色瘤; 2.先证者血浆胆固醇水平大幅增高(11.98”16.87岫01/L),颈动脉内膜中层不同程度 增厚并伴发斑块; 3.成功提取先证者gDNA,纯度及浓度均符合要求; 4.先证者均无apoB及PCsK9基因突变,而存在LDLR杂合错义突变,分别为C201F、 oneafdlova亭cular FiveCont;nentIntefna№傀}CO耐erence 0ise矗se and30-Year of Annivers舂叫Meet;ng8电霹嘲An2h电nH嚣p鹣{蒯l{a健Id把C盎p瞧l蛔edicalun肆辩晦 一593— G615V、Y398X及G186C; 5.先证者家系中检测出相同基因突变,先证者的基因突变来自于其父母; 6.成功诱变LDLR基因突变体; 7.所构建的LDLR基因突变体为目的质粒; 8.成功将质粒转染入HEK一293细胞,转染效率为55%’60%; 9.突变体LDLR蛋白均部分潴留于内质网,且仍保留一定内化LDL能力,属于2B型突 变; 10.突变体细胞表面LDLR表达量及其内吞LDL活性均明显下降,LDL受体功能受损。 结论1.收集的4例先证者均符合FH临床诊断标准,其中2号先证者为纯合子,其余 3例先证者均为杂合子; 2.先证者存在LDLR基因4种突变,且均为新突变,并分别来自于父母; 3.成功构建4种LDLR突变体; 4.突变体均部分潴留于内质网,不能有效转运至细胞表面发挥作用,属于2B型突变; 5.突变体细胞表面受体表达量及内吞LDL活性均明显降低,为致病性突变。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收集4例临床确诊的FH患者及其核心家系,筛选其突变基因,确 定其遗传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