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2.黄雪琨综述。儿童鼻窦炎与分泌性中耳炎相关性研究现状,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分册,1998,22
(3):147
3张浩摘。成人分泌性中耳炎:乳突气房形成在致病因素中的作用,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分册,
1997,21(3):167
PB
4.Dimset Imraunol
a1.AIIerg Paris,1992;24:262~266
eta1.ArmRhinol
5.Shigemi Otol Iauyn901.1998;107(4)327—331
6.于千,主编.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第一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7—118.
7.李永奇编译.鼓膜造孔置管术,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分册,2001,25(3):142~143
8.顾瑜蓉摘。新福林预防咽鼓管阻塞,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分册,2000,24(3):173
9.顾瑜蓉摘。鼓膜置管与胆脂瘤,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分册,2000,24(3):173
10.李明搞。鼓膜置管后穿孔与位置关系,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分册,1998,22(3):169
11.胡明霞等摘。鼓膜切开术及置管术10年随访,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分册,1999,23(3):167
P,3v[.Clin
12Rosedeld Pedlatr,1992;31:615~62I
13.林志宏编译。咽鼓管功能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分册,2000,24(3):135
15.孔靖…应用PCR技术检测分泌性中耳炎病人中耳积液病毒基因,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2000,7
(3):159~163
16.丁志根。蒲黄汁滴耳对分泌性中耳炎耳积液中一氧化氮的影响,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6
(5):314
17.曹莉莉。康灵克通一A治疗渗出性中耳炎20例,实用医学杂志。1999,15(3):242
130
19.王锡温.中老年人咽鼓管功能阻塞的手术治疗,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13(8):345—346
21.王桂香.声频共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31(1):78—79
22.何敏.鼓膜按摩辅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听力学及语言疾病杂志.2000,8(4):225
23.陈宗鑫…改良鼓膜穿刺术治示分泌性中耳炎,听力学及语言疾病杂志.2001,9(1):44
24,邹艺辉。东菱克栓酶对渗出性中耳炎的治疗作用,解放军医学杂志。2001,26(5):375~377
25.魏健。宣肺利湿通窍法治疗渗出性中耳炎68例报告,中国中西医结台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7
(3):152.
浅论健脾疏肝通窍法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田理1 唐琳2 .
(1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2厦门市中医院)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由于咽鼓管粘膜肿胀,管腔
阻塞,致中耳的通气引流不畅,造成中耳腔出现非化脓性的液体潴留,即所谓”中耳积液”而致鼓膜活动度降
低、听力减退。本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程延续68周,中耳炎症未愈者可称为慢性
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在中医属”耳胀”、”耳闭”范畴。耳胀为病之初起,以耳内闷胀为主,或兼有疼痛,类似急
性分泌性中耳炎;耳闭为病之久者,耳内如物阻隔,听力明显下降,迁延难愈,类似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古代
125
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着较深入的认识,在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很多并沿用至今。
是在2岁以下,这在耳聋防治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影响儿重的言语和智力发育。
在实际临证中,我们发现就诊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慢性者远远多于急性。即多属耳闭范畴。
1病因病机
最早论及耳闭在《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
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此处耳闭仅表示症状。耳闭作为病名首见于明代《医林绳墨·卷七》日:“耳闭
者,乃属少阳三焦经气之闭也。”纵观历代医家对本病因病机的认识,基本概括为:外邪侵袭,痞塞耳窍;肝胆
湿热,上蒸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