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春用品种681×682性状及繁育应用.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蚕春用品种681×682的性状及繁育应用 秦 凤 石 凉 童晓琪 漆学文 黄德辉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合肥 230061 摘 要: 家蚕春用品种 681×682 是由中系强健性灰黑蛾品种 681 和日系常规白蛾品种 682 组配 而成,在繁育一代杂交种过程中,可利用蛾色差异,避免纯对交配,使杂交率保持在 99%以上,以 提高繁育效益和杂交种质量。2009—2010 年安徽省农村饲养鉴定,该品种主要经济性状优势明显: 茧丝长 1 401.0 m,解舒率 76.16%,解舒丝长 1 068.0 m,茧丝纤度 3.126 dtex,洁净94.19 分; 体质强健,发育齐一;耐粗食,适合粗放型规模化、省力化饲养、茧型大,深受蚕农欢迎。 关键词:春用品种;681×682;繁育;应用 家蚕春用品种 681×682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选育、组配,于 2010 年 12 月通过安 徽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皖农蚕审(2010)第 01 号]。该品种的中系 681 是根据家蚕暗化型 基因(mln)的遗传规律,将 mln 经多代杂交(回交)导入实用家蚕品种而育成的强健性灰黑蛾 品种;日系 682 由现行品种皖 6 经强健性及繁育系数改良而来的常规白蛾品种[1]。在繁育一代杂 交种过程中,可利用蛾色差异避免纯对交配[2],使杂交率保持在 99% 以上,从而提高一代杂交种 的质量。 该品种通过审定以来,在我省主要蚕区得以大面积推广,并先后获得 2012 年国家农业科技成 果转化资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GB2C300200)及 2012、2013 年国家农业引智成果示范推广项目 (项目编号:Y20123400001、Y20133400001)的支持,有力推动了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和产业化。 为促进 681×682 一代杂交种的繁育和推广, 保证蚕种质量, 满足蚕区生产用种的要求, 笔者结 合近年的生产实际,对该品种主要性状特点、繁育和推广情况进行总结, 为该品种的进一步推广 提供参考。 1 原种性状及繁育要点 1.1 原种性状 1.1.1 中系原种681(春系、春秋系):二化性,四眠,卵灰绿色,卵壳淡黄色。蚁蚕黑褐色,克 蚁头数2200头左右。蚁蚕行动活泼,有趋光、趋密性;壮蚕体色青白,普斑,有黑头尾斑,体质 强健,食桑活泼,眠起齐一;熟蚕体色乳白透明,老熟齐涌,喜营上层横位茧。茧形短椭圆,个 别球茧,茧色白,缩皱中偏细,茧丝纤度细,丝质优。蛹体浅褐色,发蛾前2 d逐步变灰黑变软, 资助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编号 2012GB2C300200);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编号 皖 农科(2011)6号];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编号 12C0602)。 作者简介:秦凤(1982—),女,安徽全椒,实习研究员。  181 蛾灰黑色,发蛾齐,交配性能好,雄蛾安静且耐贮藏,雌蛾产附平整,不良卵率低,单蛾产卵560 粒左右。 1.1.2 日系原种682(A、B系) :二化性,四眠,卵灰紫色,卵壳乳白色。蚁蚕黑褐色,较活泼, 有逸散性,克蚁头数2150头左右。稚蚕眠起欠齐,易发生伏桑夷蚕。壮蚕体色玉白,素斑,体型 细长中等,蚕体匀整。各龄起蚕行动活泼,食桑较慢,食桑踏叶,有假熟现象。茧形浅束腰,少 数长圆筒,茧色白,缩皱中偏细,双宫茧率低。蛹深褐色,蛾乳白、花翅,安静,耐贮藏,交配 产卵性能好,产卵早、快,A、B系均有少量生种。每蛾产卵450-500粒。 与681组配一代杂交种,682应提早2d催青为宜。 1.2 繁育要点 1.2.1 中系杂交原蚕(681A·681B):小蚕行动活泼,有趋光、趋密性,饲养时,注意匀座,和调 匾,做到蚕匾内蚕头分布均匀,保证蚕儿良桑饱食,发育齐一。起蚕活泼, 注意适时饷食, 且饷 食用叶宜适熟偏嫩。老熟齐涌,上蔟宜及时,不宜过密,稀上为宜,蔟中要严防闷湿,防止不结 茧蚕的发生。 该品种蛹体浅褐色,蛹皮较厚,发蛾前 2d 逐步变灰黑变软,极易与病死蛹混淆,鉴蛹及发 蛾调节时应避免误操作而造成损失。由于该品种发蛾齐涌,应适时尽早做好发蛾调节,特别注意 做好雄蛾

文档评论(0)

sjatkmvo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