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析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的死亡意象形成原因
作者简介:邢琪,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汉语10-2班
摘 要:村上春树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他不仅在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大受欢迎,而且在西方国家也具有重要影响。“死亡”主题是其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之一,尤其在小说《挪威的森林》中体现最为明显。论文将村上春树的死亡观置于日本传统文化中去考察,透视其独具的民族特质,,以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村上春树深层的创作心理与作品的悲美风格。本文主要分析村上春树小说中死亡意象形成的原因,主要从日本传统死亡观、日本佛教禅宗思想、西方存在主义等哲学思潮进行探究。
关键词: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死亡意象
中图分类号: I313.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2
死亡是村上春树小说的主题之一,凝聚了村上本人的思想观念,反映了村上的死亡观和生命意识。在《挪威的森林》中,村上春树营造了一个现实与非现实相混杂的艺术世界,塑造了诸多走向死亡的人物和死亡意象,死亡恰恰体现了村上的创作理念,反映了村上融合日本传统死亡观和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死亡观。美国学者杰?鲁宾在《倾听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中提到:“他(村上春树)处理的都是那些根本性的问题――生与死的意义、真实的本质、对时间的感觉与记忆及物质世界的关系、寻找身份和认同、爱之意义。”[2]关于村上小说中死亡意象形成的原因,本文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日本传统死亡观的影响
死亡文化是日本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从古至今,日本的文化里无不充斥着死亡的气息,日本人对待死亡有种奇特的心理态度,看起来不惧怕死亡,敢于追求死亡,甚至有些向往死亡,这不仅在诸多文学作品中有所反映,也可以从二战中日本人对待死亡的态度中看出来。被誉为现代日本学鼻祖的书籍《菊与刀》中曾经这样描述日本士兵:“日本士兵被教导说,死亡本身就是精神的胜利。”[3]对于日本士兵而言,死亡的意义大于生存。而事实上,在日本传统文化中,对死亡以及死亡之美的追求和向往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日本人具有死亡精神,日本人
日本人对死亡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对死亡的浪漫化。东山魁夷认为,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普遍认为世上的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的。无常,也就是变化、生死轮回,正是生命的姿态,它存在于大多数日本人的心灵深处。日本人特别钟情于三日即落的樱花,这充分反映了日本人的审美观和死亡观。岑朗天的《村上春树与后虚无年代》提到:“日本传统对死亡的看法,是众所周知的樱花哲学――生命在他/她最灿烂的时候消逝,可达致凄美的最高境界。因此,人甚至可主动造就它的出现,在生命高点自杀。这高点不一定是审美和俗世的成就标准,往往为了全义守节,坚持理想不被同化,或忠于所信所爱,生命也算是处于高位,如此,死反而是生命意义的完成。”[4]
如《挪威的森林》中,众多人物的死亡中,只有绿子的父亲是死于癌症的,其他的人物,如木月、直子、直子的姐姐以及初美,无一不是在最灿烂的年华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如此多的死亡,作者依次写来,却始终没有对自杀本身进行正面或直接描写,永远都是以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关于自杀的原因,作者也避而不谈。此处恰恰体现了村上观念中传统的樱花哲学,使生命在最灿烂的时候消逝,更加彰显死亡之凄美哀婉。
从小在日本长大的村上春树,自然而然地具备日本人的传统情感和传统观念。而日本人普遍认为认为,除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即此在世界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即彼岸世界。彼岸世界,只是与我们现实生活的世界完全相反而已。因此,在葬礼上,日本人往往将碗打碎,才能让死者在另一个世界用上完整的碗。
不仅如此,日本学者梅原猛认为,一切生物都有灵魂,死后的灵魂都会脱离肉体,去往彼世。还有就是,此在世界和彼岸世界是相通的,循环不止的。换句话说,灵魂在彼岸世界一段时间后,还会回到此在的现实世界中来。正如《挪威的森林》中,“阿美寮”便体现了现世和彼世是相互联系的。“阿美寮”虽然被描绘成一个“世外桃源”,但是其散发出来的死亡气息却依然浓厚。“阿美寮”在很大程度上是生与死的交界地带,生活在其中的人自此切断与外界的联系,相当于进入彼岸世界,即一定意义上的“死亡”状态,如直子一般,不肯脱离这个“幽禁之地”,便如作茧自缚;但是若一旦肯主动离开“阿美寮”,重新踏入现世世界,如玲子一般,即可获得重生。
同时,日本文化中有一种“剖腹”情结。新渡户稻造在《武士道》中曾这样描绘:“在我国国民的心中,这种死的方式会联想到最高尚的行为以及最动人的哀情的实际例子。……它使最丑恶的死亡形式带上崇高性,并使它变成新生命的象征。”[5]以“剖腹”这种自杀形式为例,新渡户稻造认为,在日本文化中,死亡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2可持续发展与清洁生产1可持续发展与清洁生产12可持续发展与清洁生产12可持续发展与清洁生产.ppt VIP
- 心脏超声用于危重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pptx VIP
- 05X101-2地井标准图集.pdf VIP
- 江苏小学绘本阅读手册.pdf
- 营养相关疾病人群的营养与膳食教学实施报告.pdf VIP
- 2024全国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预赛)试题(A卷)试题含答案或解析 .pdf VIP
-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教大学纲.doc VIP
- 水星船外机四冲程75-115 hp 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 迎“七一”专题党课:重温光辉历史,继承优良传统,以严明纪律激发干事创业活力.docx VIP
- 营养相关疾病人群的营养与膳食教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