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影响残疾人有效融入普通教育的不利因素分析
作者简介:马莹,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职务: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在社会公正方面,教育被认为是实现公正的最佳途径,而成为一种“社会均衡器”,但一直以来,残疾人经常遭受着其他社会成员在观念、教育、就业、制度、环境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排斥。本文通过对影响残疾人有效融入普通教育的不利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残疾人 融入教育 不利因素 主观 客观
Abstract:Educ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best way of justice as a “social equalizer”.However,disabilities are often subjected to exclusion of the other members of society in terms of awareness,education,employment,institutional,environmental,and interpersonal.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sadvantage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to integrate effectively into the general education,hoping to provide relevant references for follow-up study.
keywords:disabilities Inclusive Education disadvantage factors Subjective Objective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3
1.引言
对于残疾人而言,能否享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是其能否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教育领域的歧视性做法对于残疾人的影响将不仅仅局限于教育方面,而会波及到残疾人的整个平等权利的实现。长期以来,我国残疾人接受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残疾人所遭到的教因素造成的影响,残疾人融入教育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2.影响因素
2.1主观因素
2.1.1学生主体因素
2.1.1.1学生自身安全因素
中国残疾人共分肢体残疾、精神残疾、智力残疾、语言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六大类,每种大类还分有级别,对残疾人来说,自身的身体条件便是约束之一。比如肢体残疾中的偏瘫、脑瘫之类,生活不能自理,更不说融入普通教育了。而视力残疾也存在一定的不便。
2.1.1.2普通学生安全因素
对于精神残疾来说,自身安全的不便不如肢体,视力,但是其会对普通学生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按中国法律规定,其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的法律刑事责任不大,更对普通学生造成安全上的心理负担。
2.1.1.3残疾人自身心理素质因素
(a)自卑感
残疾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会遇到诸多困难,如果他们从亲属及其他社会关系中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和帮助,甚至遭到厌弃或受到歧视,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如果在融入教育中感受到排斥,更令他们不愿意接受普通教育。
(b)自我排斥
这种主观感受使得一部分残疾人常常有一种强烈的被剥夺的感觉,容易造成这一部分人心理上的失衡。对自己排斥,对他人排斥。
2.1.1.4普通学生心理因素
虽然现在大部分健康学生对残疾人采取积极接纳的态度,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从自身安全、利益以及亲属态度出发,对残疾人学生进行隐性排斥。残疾人是个极为敏感的群体,对这种排斥会感受到失落,而造成一部分残疾学生不愿与普通学生正常交往。
2.1.2教师因素
2.1.2.1缺乏民主平等的教育价值观
这是霍桑效应的负面反应的表现。霍桑效应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感受到正在受到关注,从而真正投入工作或学习之后,会表现出极高的效率。显然,在残疾人教育中,这一点并不乐观。王美萍,胡平凡认为(王美萍 胡平凡,2008)[1]P80-90 当前,学校在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时候,往往表彰和奖励那些教出出类拔萃学生的教师,而不是那些帮助残疾学生的教师。这样单一的、功利性的教师评价制度促使教师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没有帮助过残疾学生的教师因为对自己的教学评估没有造成影响而继续对特殊需要的学生无动于衷,而帮助过残疾学生的教师因为教学评估没有涉及或因应试教育的问题影响了教学评估,帮助残疾学生的积极性下降,残疾学生便成为旁观者。当残疾学生感受到冷落后,会失去学习热情,造成恶性循环、
2.1.2.2缺乏民主的学生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