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同求异:邪毒致肝络瘀阻证的研究思路.pdfVIP

察同求异:邪毒致肝络瘀阻证的研究思路.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察同求异:邪毒致肝络瘀阻证的研究思路 聂广, 张赤志2 唐智敏3 (1广东省深圳市东湖医院5180202湖北省中医院430061 3湖北省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430022) 《内经》云:“智者察同,愚者察异”。其实,“察同”和“察异”是不同的思维方式,谈不上有“智”、 “愚,,之别。但是,我们的确是以“察同”的思维路径,来开展肝络瘀阻证及其剔毒通络治法研究的;后来 又觉察到单一的··察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最终必须以“求异”来推动研究的深入。 1从肝病血瘀证到肝络瘀阻证 1.1肝病血瘀证的定义与诊断在最初开展脏象肝病研究的时候,我们借助祖国医学“异病同证”的理 论原则,注意到“血瘀证,,贯穿了现代肝脏的所有疾病,是各种肝脏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基本病机【卜4l。 随着这一认识的逐渐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了“肝病血瘀证”的临床检测指标研究(见后文)。 同时,根据祖国医学有关“瘀血”的概念探讨了“肝病血瘀证”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祖国医学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调节全身气机,具有藏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是维持血液 在经脉中正常运行的重要脏器。在各种病因作用下,常可导致肝郁气滞、血行不畅、血脉瘀阻,形成肝 病血瘀证。正如叶天士所说:“初病在气,久病人血”,“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血瘀”。从临床表现 看,胁肋胀痛或刺痛、固定不移,或胁下有症块,推之不移或有触痛,面部晦暗或有蟹爪纹理、朱砂掌、 蜘蛛痣、腹壁脉络怒张,衄血或皮下出血,舌质瘀紫、舌下络脉迂曲,脉迟涩或结代等为其主要证候。 从实验检测看,肝病血瘀证除了具有血瘀证的一些共同特征外,尚具有其独特的一面:肝病血瘀证的组 织病理学改变主要表现在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假小叶形成、异性肝细胞增生和癌结节形成等。肝病 血瘀证的肝功能慢性损害表现突出,与纤维化指标、门静脉高压引起的改变密切相关,肝病血瘀证不仅 存在着全身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异常,肝脏局部的血液循环障碍也十分明显,肝病血瘀证与病毒标 志物密切相关。基于以上,我们归纳出肝病血瘀证的基本内涵:肝病血瘀证主要是邪毒内侵、正邪交争 所导致的肝内气血凝滞、络脉瘀阻所引起的一系列组织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改变,以及相应的证候表现。 现代医学的慢性肝病包括中医的黄疸、胁痛、积聚、臌胀等,血瘀是这些疾病的主要病机:①关于 黄疸,《张氏医通》云:“诸病虽多湿热,然经脉血瘀,无不瘀血阻滞也”;朱丹溪云:“血受湿热,久必 凝浊”。②关于胁痛,《灵枢·五邪篇》日:“邪在肝则两胁中痛,……恶血在内”;《丹溪心法·病痛篇》日: “胁痛,有死血,按之益甚也”。③关于积聚、臌胀,《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肝脉微急,为肥气 在胁下若复杯,肝瘀血日久,痞块渐大,脉络瘀阻,隧道壅塞不通,水湿停聚于内,腹部胀大如鼓,甚 至青筋显露,形成臌胀’.《医林改错》云:“肚大青筋,始终是血瘀为患”。 根据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制定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所描述的肝病血 瘀证候,我们确定了肝病血瘀证的主要临床表现:①肝区或两胁疼痛(隐痛或刺痛);②肝脾肿大或有 压痛;③毛细血管扩张、肝掌、蜘蛛痣(红丝赤缕);④腹壁静脉曲张、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⑤经常 齿衄、鼻衄;⑥皮肤粘膜瘀点、瘀斑;⑦呕血、黑便、腹水;⑧肝病面容,肌肤甲错;⑨舌质紫暗或舌 上瘀点、舌下脉络瘀曲;⑩脉涩或结代无脉。具有以上项目中3项者可诊为肝病血瘀证。 1.2肝血瘀阻证的替代与考虑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肝病血瘀证”的内涵比较宽泛,有模糊 之处。例如,中医的“肝病”概念范围比较宽,而我们实际上使用的是西医的“肝病”概念,两种不同概念 容易引起混淆;“血瘀证”有广、狭义之分,而我们更加强调的是西医肝脏的瘀血状况。 基于以上,我们后来常常用“肝血瘀阻证”来代替“肝病血瘀证”I”l,但有时候又两者混淆18-lll。因为 209 “肝藏血”,“土疏泄”,在病理情况下肝脏这一“血海”是发生瘀阻的二蔓要部位,“肝血瘀阻”殳能够反映肝 脏疾病的病理本质。 1.3肝络瘀阻证的更新与认识我们后来发现,肝脏在祖国医学里虽有“血海”之称,但是肝脏疾病并 非“血海”之病。通过温习文献,我们把叶天士-t久病入络”、“肝络凝瘀”的创见引入研究之中,在慢性肝 炎一肝硬变一肝癌的三步曲中,贯穿于病变之始终,并为病机枢纽和发展演变关键的是肝脏的络脉瘀阻。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