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韩国,日本和新加坡青少年学公民道德教育比较研究综述
韩国、日本和新加坡青少年学公民道德教育
比较研究综述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徐志芳
韩国,日本和新加坡是东亚地区非常有影响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很高,
受中国文化影响颇深,同属东方文化体系,在国民教育体系中,都非常重视
学生公民教育。三个国家的公民教育既有许多的相通之处,又有各自的特色,
对其进行研究比较,对北京加强学校公民教育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
公民教育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期。但是直到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登
上了历史舞台,公民权的范围才普遍扩大,现代意义上的公民资格才被确立
下来。19世纪末,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从理论上论证了“公民教育”的思想,
1918年,德国政府以宪法的形式保障公民教育的实施。从此以后,公民教育
思想得到传播,培养合格的公民就逐渐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教育目标。
综观世界公民教育的发展历史,由于各个国家具有不同的社会结构、历
史传统和政治文化,因而公民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乃至实现途径迥然有
别。虽然就公民教育的总体目标而言,均是培养合格的公民,但在价值取向
上还是有所区别。人们常常把世界各国的公民教育分为三种价值取向:以德
国为代表的义务论的公民教育观、以美国为代表的权利论的公民教育观和以
新加坡为代表的道德中心论的公民教育观。①
(一)日本——义务论公民教育观
19世纪以后,由于现代国家采取富国强兵、扩张领土的政策,于是民族
主义、国家主义兴起。相应的,教育上的国家主义思想也随之风起云涌。德
国是其中的代表,日本和德国的情况很类似,19世纪中叶,在欧美列强的武
力威胁下,东亚各国相继陷入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存亡危机。欧
美列强压迫东亚各国的格局开始取代东亚地区长期存在的传统体系。面对列
强的步步进逼,作为亚洲国家的日本曾尝试过“锁国”,也试图过“攘夷”。然
①杨曦:。几种不同价值取向的公民教育价值观”,南京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国外道德教育研
究资料。
385
新时期青少年德育的探索与创新∥
Y吣N、
印10I叮黼删咖咖啪伽帅I删I删|0fI“I叫吣咖蜘aIl6
而,以1868年的明治维新为契机,El本彻底放弃了以往的消极抵抗路线,转
而选择了引进西方制度、谋求“富国强兵”的道路。从思想理论脉络看,这种
近代对外战略是丰臣秀吉以来的对外扩张主义和近代西方殖民主义的混合物,
并以皇国至上主义和西方强权政治逻辑为思想理论支柱。①在这种思想下,个
人是否具有政治上的自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家,因而个人要服从国家,
服从集体并积极参加民族生活,把为祖国服务看成全体El本国入义不容辞的
责任。o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和1890年《教育敕语》颁布的时候,El本的
“公民教育”就正式转变成了“臣民教育”。《大日本帝国宪法》称人民为“臣民”,
确立了“大El本帝国在万世一系的天垒统治之下”和“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的最
高原则。《教育敕语》则具体列出了“孝父母、友兄弟、夫妇相和、朋友相信、
恭俭律己、博爱及众、修学问、习职业”以及“尊国宪、守国法”和“义勇奉公”
等教育条目,要求“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作
“朕之忠良臣民”,等等④。
到了20世纪上半叶,受法西斯思想的影响。日本的国家至上主义思想发
展到了顶峰,天皇号召全体国民为国家对外战争作出无偿的贡献。德国凯兴
斯泰纳的公民教育思想对这一时期日本公民教育影响很大。凯兴斯泰纳的公
民教育思想以培养资本主义国家忠实而有用的理想公民为宗旨,极为强调“德
意志国家意志”和民众的“德意志精神”,同时又主张教给公民必要的科学技术
知识,并设计了有效可行的教育形式,这对于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极
为有利,从而得以广泛传播。这种国家至上的“公民教育”思想,与当时日本
政府以国家主义作为教育指导思想的需要不谋而合,从而在制定教育政策时
借鉴和吸收了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思想,并被大力贯彻到教育实践当中。
二战失败后。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受到遏制,日本的社会重建工作在美
国占领军的指导下,依据美国式的民主精神开展起来,公民素质
文档评论(0)